厦门大专学校有哪些学校,厦门所有大专院校名单

2023-06-18 04:27:56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一、厦门大专学校有哪些学校

厦门大专学校有哪些学校,厦门所有大专院校名单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备注
1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厦门市专科
2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专科民办
3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专科民办
4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省厦门市专科
5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专科民办
6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专科民办
7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专科民办
8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专科民办
9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专科民办

二、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简介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办学始于1952年,是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座落于拥有“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多项殊荣的中国经济特区厦门,位于厦门市岛内主城区,校园依山傍海,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学校占地516.87亩,有教职工521人,其中专任教师291人,正高职称教师15人,副高职称教师93人,专任教师中有75.26%是硕博士,其中硕士186人,博士33人,拥有一支规模稳定、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6035人,开放教育学生4532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072人,来自7个国家的留学生171名。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跨界融合、服务需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以奋斗者为本的治校,致力于培养有职业尊严的劳动者。近年来,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入选“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福建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荣获福建省文明学校、金砖*第九次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秉持“因城而生,为市则活”的信念,主动对接厦门现代产业体系需求,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建设和厦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紧贴厦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了智能制造、云计算、旅游会展等10个专业群。

学校汇集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的多方资源,互利共赢,协同育人,与海翼集团、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LED国家检测中心等一百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厦门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了国内首个非公组织党建人才订单班,组建了福建省首个轨道交通方面的职教联盟,建成了全国职业院校中第一套地铁综合运营仿真培训系统,开建了福建省首个建行校园E银行。

三、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简介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创办于2000年,前身为厦门南洋专修学院。学校是由海内外热心教育的十五位学者、企业家联合发起创办的,学校坐落于美丽温馨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校园占地587亩,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瑞士著名建筑师设计,集现代、生态、数字、环保等多重概念于一体,2014年学校被厦门市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单位”。

学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75.53万元,纸质藏书48.7万册。校内教学设施完善,生活配备齐全、交通出行便利。学校现有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含橱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设置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造价、服装设计、酒店管理等46个专业,涵盖装备制造、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高职教育专业大类,其中工科专业25个,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与管理、文化艺术、土建、财经、商贸等7大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309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创业型、创新型、开放式”办学,注重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一流的师资,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聘请一大批专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来校任教,并有特聘外教、企业家来校授课。学校推行校企合作与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双轨教学。毕业生获取“双证书”比例高于85%,学校努力与境外乃至国际接轨,目前已与台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3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校修完相关课程后,可择优推荐到海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

学校地处经济特区,拥有开放办学和就业创业先决条件,毕业生深受企业青睐。学校每年举办“百场千家”校园招聘会,每年都会有上千家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每个毕业生在校内至少拥有3个以上就业机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6.6%。2005年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目前增加到1370万元,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支持,郑智勇和廖江湖两位毕业生曾于2006年获得首批创业基金人民币12万。为反哺母校的扶持,成功创业的校友郑智勇捐赠母校100万元设立“慧赢教育创业基金”,支持本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