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高考生物试卷答案解析,贵州高考生物答案【word版本】

2023-06-12 01:23:45 来源:现代语文网

甲卷、乙卷基础上新增丙卷,与甲卷结构相同,难度相当。今天第一时间对丙卷生物试题进行逐一解析。官方透露使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陕西和广西。需要注意的是四川省语文和文综使用的是丙卷,数学和理综依然是自主命题,丙卷使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相当于丙卷使用包括红色区域的云南、贵州、广西,其实很正常,考察考生应变能力,哲学角度来讲,一切事务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就是变,因此这是正常的。

关于丙卷的概况:

丙卷的概述,从实体结构上来看,官方透露完全一致,丙卷与全国Ⅱ卷完全相同,选择题6道,36分,非选择题39+15,29、30、31、32题。实体难度,与甲卷难度基本相等,事实上确实如此,稳中有新,平稳过度。

试题延续,遗传变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和人体三大调节等生物学四大主干知识。丙卷最大变化,增加实验探究,侧重考察对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原理、应用。

下面我们看一下选择题,丙卷全国Ⅱ卷基础上,经过了修改和创新。全国Ⅱ卷跟丙卷对比。第二道选择题,考察必修当中,细胞生命历程当中的分裂、分化现象,丙卷考察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的组成、特性和功能。Ⅱ卷考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考察,与全国丙卷考察一样,实验研究中采用不同方法,如染色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诱变育种的原理。

016年Ⅱ卷,29题考察必修1中的知识点不同条件对酶活性影响,丙卷考察必修内容,分值都是10分,温度适度情况下,对光合作用影响。

Ⅱ卷考察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动物过程,非选择题方面,丙卷依然延续考察了必修1里的光合作用,必修2遗传,必修3生态和人体,最大变化在于设置两个变量来探究光合作用影响,限制性酶的主体应用。

[真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的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脂膜的流动现像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有胆固醇、脂肪和磷酸组成的

[刘大鹏老师解析]

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是,考察必修1当中细胞膜的结构。A选项,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自由扩散是高浓度向低浓度,如果自由扩散……B细胞膜与线力体膜、核膜中所含的蛋白质的功能相同,他们功能不同,所以蛋白质功能也不同,B选项不对。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脂膜的流动现象,明显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有胆固醇、脂肪、磷酸组成,磷脂分子由脂肪酸和磷酸组成,只要同学们具备基础知识,题读完之后,几秒钟之内答案能出来,第一题往往生物难度比较低,送分题,相当于基础分。

[真题]

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产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 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刘大鹏老师解析]

选择题2,是今年丙卷里的亮点,考察不同实验的核心基础,前人进行下列研究中,采用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的实验,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气,探究氧气来自于水,放射性因素标记法。用紫外线处理青霉菌,炫育高产的青霉菌株,这个原理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用T2噬菌体进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产物质,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产物质,也也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选择B选项。

[真题

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刘大鹏老师解析]

选择题3,考察必修3当中动物水盐平衡调节,A选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渗透压决定,渗透压刺激下丘脑,产生利尿激素释放。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吸收水分不是主动说,自由扩散,B不对。摄盐国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摄盐过多,相当于渗透压会增高,减少排尿量,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没有问题。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饮水增加相当于降低细胞的外液的渗透压,因此尿量增多,过多水分排出去,有赖于维持细胞外液。

[真题]

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 '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刘大鹏老师解析]

选择题4,考察必修3当中的植物激素调节,为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左侧属于对照组,右侧是实验组,明显右侧弯曲生长,黑暗条件下成长,与光无关。。胚胎鞘b侧与胚胎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对照组没有弯曲说明对照组b和c生长素浓度一样,b大于a,a放射靠近左侧位置,同样a组琼组块空白。胚芽鞘b侧与c侧含量不同,b和c是独立生长。b侧运输生长素,c侧不能运输,a生长高于b,都能运输生长素。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输出量。答案选择D。

[真题]

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刘大鹏老师解析]

选择题5,我国谚语中有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下列叙述正确,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鹰捕获黄雀,鹰迁入,导致黄雀降低,螳螂多,蝉数量多,A错了,应该是鹰的迁入增加了蝉的天敌的数量,进而降低蝉数量。该生态系统当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包括植物光能以及细菌化能,细菌生产所需能力,来自光能或者化学能,B不对。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能量随着食物链增加,鹰加入之后,增加生态系统当中能量消耗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能量流动方向只能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由低到高,方向没有变,只是增加了营养基的数量,答案选择C。稍加分析,这道题难度也不大。

[真题]

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刘大鹏老师解析]

选择题6,也是最经典的,考察孟德尔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用重合的红花和白花杂交,F1表现红花,说明红对白为显性。自交F2,272:212,大家对数据必须敏感,零头直接抹去,270:210,化减之后,9:7,所以如果足够数量,9:7肯定是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一对肯定不对。若用重合的白花花粉与F1植株进行受粉,红:白是1:3,红双显性,白双隐性,自交,大A、大B,16,19,小aa,小bb,9:7,只要出现大A大B,同时出现,表现性为红色,其余白色,红色F2四种,白色基因型在F2当中5种,2+2+1,因此答案直接选择D。

A选项,F2当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基因型5种,大A-,两个小b,加小aa,大B-两种,加小aa,小bb,五种基因型,白色基因型重合三种,因此A选项不对。

B选项,f2中红花植株基因型2种,大A-,大B-,分别是大A、小a,大B,小b,大A小a,大B大B,大A大A,大B小b,B选项也不对。

C选项,控制红花和白话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在一对自交,不可能出现9:7,应该是3:1,所以C也不对。分析重合白话与F1红花受粉,为什么1:3,只有大A小b,大B小b,白色重合基因型三种,如果是大A大A,小b和小b,白色杂交,小a小a大B大B,小a小a,小b小b杂色与F1杂交,表现型红色,1/4,白色用黑色表示,占3/4。大家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熟练掌握和应用,因此比较简单。今年丙卷里选择题,整体上来看,难度不是很大。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