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会否流于形式(二)

2023-06-09 05:01:19 来源:现代语文网

 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计入高考总成绩?

  问题:高考改革不仅改变获取总分的方式,还从无到有地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意义十分重大。那么综合素质评价怎样体现在高考总成绩中?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①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②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③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素质档案除用于高中对学生教育,还要用于高校招生,由招生院校使用。高校根据自己的要求,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和使用,高中教师不参与。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建立电子档案,便于高校参考,我们可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类,按照不同模块、类型、维度进行编码,并建立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的功能,以方便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检索、统计、分析、比较和参考使用。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到了“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后,加分不再成为必要。加分原因可列入记录中的重要内容,供高校进行参考。提供给高校的内容公开透明终身追责,建立监督问责制度,我们所倡导的素质均可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内容,而不是采用加分的方式。

  问题:高校怎么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世洁: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走过场”“集中突击”等问题,对高校录取招生的参考意义有限。

  改进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中学坚持常态化实施,学生没有参加或表现不突出的活动,记录可以空缺,而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都记入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这就能够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在人才选拔录取过程中参考学生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做法,近年来有不少高校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高校要求考生在申请表中如实填写中学阶段的学业水平、学科特长、社会公益、文体活动等情况,之后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请表进行详细分析。但格式不统一、名称不规范等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给高校带来了许多不便,这也是综合素质评价难以大范围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改进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了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以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档案基本格式全省统一,高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时,操作更加方便、高效,参考范围将不仅限于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有望推广到招生录取的所有类型。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