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后多久能查到分数 高考后几天能查分

2023-06-19 17:48:11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一、2020高考后多久能查到分数

1、高考成绩的公布时间一般在考后15-20天左右

2018年的高考考试时间依然在6、7、8号三天进行,考后的半个月到20天的时间里,也就是高考成绩公布前,高考考生可以放松一些紧张多时的身心,对于每一个高三考生来说这一年所付出的辛苦是很多。所以考后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在高考成绩快要公布的时候留心注意一下成绩公布的通知,或者和老师同学经常联系,保持消息的畅通,这时候大家的心情肯定都是非常急迫的,想要第一时间知道成绩,所以一定要及时的关注成绩的。

2、高考成绩的查询方法有很多种,每一个省份高考成绩的查询方法都是不统一的,在查询高考成绩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正确的方法,通过正规的渠道去查询高考成绩。一般高考成绩的查询方法有通过电话查询,如果是网络比较闭塞的地方,可以采取电话查询的方式,这也是一种比价简单的方法,根据电话中的语言提示正确操作。高考成绩的查询方法还有登录高考成绩查询的网站查成绩,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或者准考证号,查询高考成绩。高考成绩的查询方法还有公众号查询,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

3、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大家应该合理分析自己的成绩,了解自己的成绩排名,高考成绩的排名是通过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去获取,一般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每一个省份会公布对应的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成绩的排名的作用是分析自己的竞争力,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基础。

二、高考出成绩后考虑要不要复读?

复读不是重启,不是按一下Restart那么简单。

先回答三个问题:(A)这次考试我是否发挥正常?(B)过去的一年我是否足够努力?(C)我是不是一个能吃苦的狠角色?如果三个问题有2个及以上是肯定的回答,那真心建议不要考虑复读。

总分比平时少20分叫不叫发挥失常?还真不能算,平均下来,一门学科也就失误3分而已。为20分复读?你确定一年后作为复读生压力山大的你就能正常发挥?你确定一年后分数提高了一丢丢、但胆小谨慎的你不会兜兜转转最后填了个跟今年一样档次的学校?

别以为只有你没考好,你见谁说自己考得好了?发挥失常才是正常,人生总是有遗憾,没必要较那个真,没必要犯那个蠢。我们要之前尽力,之后不悔。

复读就是用一年的时间换一个考试的机会,分数会提高吗?如果你比去年发挥更好、比去年努力、比去年更狠,那么,会的。话说到这,你应该听得出来,复读是不是一定更好?

一线的城市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机会和见识,但前提你不是一个宅男宅女,而是一个喜欢尝试、喜欢实践的 “积极分子”。话说到这,你应该听得出来,更大的城市是不是一定更好?

名校意味着大牌的讲座、丰富的社团活动,以及所谓的学风,但前提是你求知欲旺盛,每天都想学习新东西,一有讲座连饭都可以不吃就跑去占位置,在阶梯上一屁股坐下来一听就是一个下午。而这个时候,你寝室的另外三个人正在打游戏,不停地微信说“三缺一”。话说到这,你应该听得出来,好的学校是不是一定能学到更多东西?

热门的专业意味着暂时看起来相对可能偏高的就业率。注意关键词不是“高”,而是“暂时”“相对”和“可能”。就算没有这些限定,金融管理、国际贸易这些专业,你若没有兴趣,四年学下来一无所知,那跟其他专业的同学比起来,你可能只是多听了几个专业名词而已。话说到这,你应该听得出来,热门专业是不是一定有火热的就业前景?

你应该听得出来,我想说的只有三个字:靠自己。

“高三这一年自己玩死了自己,考前一天还在打游戏,请问怎么复读比较好?”

不不不,等一下,你的意思是:只要你复读,就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变成凿壁偷光的学霸? 学习又不是搬砖,不是光花死力气就有用的。

还有同学下午刚联系好了复读学校,晚上就买了丽江的机票说是在一年的磨难前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别动不动就拿俞敏洪老师复读三次最后考上北大的经历来说事儿,给你30年,你考个试试?

永远不要因为一个人的勤奋而忽略他的天分。那种天分,还真不是每个人都有。承认自己的短板,不是啥坏事。承认自己没那么多天分,你能迅速分辨出哪些是鸡汤,哪些是鸡肉,哪些是鸡精。

是不是说我们这辈子就只能这么平庸呢?当然不,高考只考九门学科,但人的技能属性何止一百。好好在大学里找找自己的喜欢的事和擅长的事,它们往往在九门学科之外。

复读不是打游戏,一局不行再开一局。复读不是谈恋爱,一个不合适就换下一个。复读是苦差事,是拼命三郎,是南霁云独守孤城的悲壮和热血。这种游戏,本来就是勇敢者游戏,心灵不强悍不要玩。

你说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强大?你都能这样问了,那你基本就不是了。

不要相信自己的命运被一场考试决定,如果命运的变幻在此处终结,那世上哪有破茧的蝴蝶?生命不是一场傻不啦叽的考试,而是心中的诗与远方?不,生命是很多场傻不啦叽的考试。高考远远不是最后一考,看远一点。你要是真的心有不甘,就把力气留在考研。

三、高考出成绩后考虑选专业报志愿

(1)去哪个城市?

城市、学校、专业,所有的志愿无外乎这三个因素。一般的同学,重点考虑其中一个; 分数中偏上(比如超过一本线/二本线30分)可以尝试考虑其二。三个都想挑?那需要站得稳敲得响的分数,还要足够好的运气。

不要本能地拒绝本土学校。其实本土院校都有地方保护,为什么不享受这些优惠?

北上广深,是啊,谁都喜欢一线城市。但你要知道个常识:同样一瓶水,在校门口卖1元,在火车站卖3元,在风景区就得卖10元。不要摊开地图指点江山了,地域选择是有代价的。

有些同学说从小就喜欢上海、厦门、杭州……只要能去一二线城市,学校无所谓。亲爱的,我不能说你错,但你确定要把高考成绩的20-50分花在这种地域的“升级”上吗?

反过来,是不是城市对四年生活就不重要呢?当然不,相对前沿的城市,意味着更丰富的社会活动、更多样的工作实习机会、更开阔的视野。城市红利,有时候比学校红利、专业红利还要多。但是你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当你选择了一个A类城市的B类学校,意味着在一个B类城市你可以选择一个A类学校。有得有失,世界上的事,有很多都是这样子的。

那么善于思考的同学要问了,“A类城市的B类学校”和“B类城市的A类学校”如何选择?我不喜欢说各有千秋这样的空话,那么直接给结论吧:我个人觉得城市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互联网抹平。举个例子,很多公司的实习机会都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寒假暑假的时候,拼命通过网申,然后呼朋唤友或者单枪匹马杀到那个传说中的大城市,好好感受下这个城市的生活和节奏,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没必要在旅游景点安家,好好修炼自己,自然有机会去名山大川游历一番。

(2)挑哪个学校?

不要被高大上的校名猪油蒙了心,尤其是挂了各种人名和国学词汇的学院。

排名比名字更可靠,但也只能作为参考。多上网打听,听当地人说当地事儿。

牛校也未必每个专业都牛,但牛校确实有牛校的学习风气。学习风气这东西既有用,也没用。再神的学校都有渣,再渣的学校都有神。你见过多少鹤立鸡群,就见过多少鸡立鹤群。

“听说X大有好多美女,鲲哥,是真的吗?”

“是啊,我还听说银行有好多金条呢。”

你们将来大多要考研的,考研的一个现实目的不就是换一个更好的学校嘛。你担心别人会不会追问你的出身?亲爱的,你觉得在高中会有人在乎你来自哪个小学么?但是在一些牛校、牛公司,从小牛到大的人确实会鄙视丑小鸭出身的白天鹅。想开点,旁边人都鄙视你,说明你进到了一个超过你原先档次的圈子。

(3)哪个专业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不考虑兴趣就说专业好坏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如果没兴趣,再热的专业你也学不进去。四年下来,学成个渣,有意思吗?你说只要专业热,没兴趣也能忍。年轻人啊,万一那专业要用到大量的数学呢?你忍忍看?

实在没有兴趣怎么办?那就选自己擅长的。赶紧去找些“职业倾向测试题”写写,百度都有,看看自己的长处是啥?这法子并不是灵丹妙药,但总比你单纯按分数随机填强吧!

有些专业名字听着很霸气,但多少同学混了四年,也就听了一肚子野史秘闻。你要想学这个,出去随便找个出租车听师傅讲一上午都来得更快。

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一定高大上吗?“食品工程”就一定low吗?来,搬好板凳,带好瓜子,哥再带你翻开久远的回忆……

我有个朋友,当时只过一本线5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人家天天看《参考消息》还有《南方周末》,动不动就给我们讲国际形势,分分钟唬住我。报志愿的时候他这分按说不好报吧?他居然选了个全班同学听到没听过的“油气储运工程”。我心下暗想:四年后估计能在加油站看到他的倩影,或者,在煤气店一睹他的英姿。孰知风水轮流,当年的各种电子、各种商务、各种管理……所谓热门,四年后比白菜还要便宜。反倒是他的专业极具专业性(你想想也知道,这东西没学过的就是压根不会,而“计算机”人家网吧网管没读大学的都很溜),后来他“直捣黄龙”进了某国企,如今已是中高层了。所以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乱喝。

很多名字听着很好找工作,但也只是听上去而已。计算机系出来当网管,金融专业出来当网管收营员,倒是没考上大学的那哥们成了网吧老板。不是说这些专业不好,而是很多学校(尤其大部分大专三本)根本不具备开设这些专业的实力。多网上搜集信息,听听学长学姐过来人的体会。

不要听到“数学”这类基础理论专业就躲了五米远。谁告诉你这些专业找不到工作的?没看到现在大数据和统计学很火吗?其实,学习基础学科的过程反而能为你搭好逻辑的框架,培养理性的方法论并填充大量的常识。很多外企面试最后通过的几乎都不是专业对口的,仅仅是所谓综合素质高而已。

不要轻易把兴趣等价为自己的天分。比如:写段话发个朋友圈能有一百赞就以为自己擅长文学;游戏玩得还行就以为自己对计算机有天分,进而理解为自己适合计算机专业。

有些同学总是本能地抵触专业调剂,就像很多年轻人总是相信邂逅鄙视相亲……

就算不幸调到了一个冷得像冰淇淋一样的专业,这也不会妨碍你旁听各种专业课、参加各种讲座,最后成为个自学型的通识学习者??你同样会变得很厉害,至少看上去很厉害。

实在是喜欢某专业却又分数拮据的同学可以关注转专业或双学士学位,曲线救国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项呀!

我个人觉得对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专业来说,通识教育的成功率比专业教育大很多。能真正做好专业教育的,还真就是那些牛校的牛专业。没有选到牛校牛专业的同学,不妨增加些自己的综合素质。据说本科就业80%以上专业不对口,可见专业性人才都在上移到研究生或下移至技校。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