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09-29 16:39:28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蚌埠学院在甘肃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蚌埠学院在甘肃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38分到467分,录取位次在84342名到1504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蚌埠学院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甘肃录取人数。

蚌埠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蚌埠学院在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

1、蚌埠学院在甘肃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5771名;

2、蚌埠学院在甘肃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3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4342名;

3、蚌埠学院在甘肃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7836名;

4、蚌埠学院在甘肃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8814名;

5、蚌埠学院在甘肃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3099名;

二、蚌埠学院在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

1、蚌埠学院在甘肃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甘肃 本二 381 65771 49

2、蚌埠学院在甘肃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甘肃 本二 338 84342 44
2021 甘肃 本二 461 18042 5

3、蚌埠学院在甘肃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甘肃 本二 418 57836 44
2020 甘肃 本二 488 15966 5

4、蚌埠学院在甘肃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甘肃 本二 433 58814 45
2019 甘肃 本二 488 15404 4

5、蚌埠学院在甘肃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甘肃 本二 447 53099 18
2018 甘肃 本二 467 15049 5
2023年蚌埠学院江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蚌埠学院材料物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蚌埠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蚌埠学院和商洛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蚌埠学院和重庆文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蚌埠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蚌埠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蚌埠学院和大连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3年蚌埠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和蚌埠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蚌埠学院和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蚌埠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蚌埠学院介绍

蚌埠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办高等教育始于1978年,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蚌埠教育学院、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职工大学三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2011年8月,学校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市管为主”,上划为“省市共建、省管为主”;2014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 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128亩,校园建筑面积37万m2,申报待建3.10万m2,固定资产总值6.5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2亿元,纸质图书136.77万册、电子图书75.21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339种,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9个。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七个学科门类,设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全日制在校学生1462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83人,其中专任教师66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2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教坛新秀20人。学校坚持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高等教育新理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第二批示范建设院校,与企业共建中交协物流产业学院、丰原生物工程产业学院、博智深学人工智能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项。2016年以来获批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3个、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众。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