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09-29 04:58:30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淮阴工学院在四川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淮阴工学院在四川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26分到505分,录取位次在186000名到31795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淮阴工学院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四川录取人数。

淮阴工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淮阴工学院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1、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6000名;

2、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9673名;

3、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5094名;

4、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9351名;

5、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7749名;

二、淮阴工学院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1、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四川 本二 426 186000 24
2022 四川 本二 514 34130 6

2、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四川 本二 486 119673 22
2021 四川 本二 506 41095 8

3、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四川 本二 496 115094 26
2020 四川 本二 502 31795 4

4、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四川 本二 516 109351 16
2019 四川 本二 505 40129 4

5、淮阴工学院在四川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四川 本二 515 107749 20
淮阴工学院和长治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新余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江苏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湖南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衡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淮阴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四川轻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工学院和沈阳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淮阴工学院介绍

淮阴工学院坐落于*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应用型特色的江苏省属本科院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和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制定高校;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本科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苏台青年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使命,扎根苏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2560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1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学校着力培养具有爱国奉献的恩来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敬业乐群的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有19个教学科研单位,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农艺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1357”工程。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博士6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80余人;硕士生导师36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引聘、双聘用国家级人才等高端人才百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批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外专百人、江苏省产业教授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6人,获批江苏省“双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250余人次;获批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学校坚持一流引领,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扎实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建设,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现有省“十三五”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