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天津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06-08 22:07:55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12分到529分,录取位次在17498名到438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西南民族大学天津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天津录取人数。

西南民族大学天津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历年录取分数线

1、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021名;

2、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8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352名;

3、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8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498名;

4、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961名;

5、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893名;

二、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历年录取分数线

1、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天津 (不限) 本科A 591 16021 10

2、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天津 (不限) 本科A 581 16352 10

3、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天津 (不限) 本科A 585 17498 10

4、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530 13961 4
2019 天津 文科 本科A 512 4382 6

5、西南民族大学在天津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天津 理科 本科A 537 13893 4
2018 天津 文科 本科A 529 4635 6
西南民族大学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西南民族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西南民族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西南民族大学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西南民族大学专业排名(王牌+重点)
西南民族大学转专业要求申请难不难(什么时候转专业)
2023年西南民族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西南民族大学新生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浴和卫生间吗
2023年西南民族大学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查询
西南民族大学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有哪些,附专业排名榜  
西南民族大学招生人数多少人,附招生计划目录专业代码
西南民族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上(口碑5条)  

三、西南民族大学介绍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彝学文献馆。其中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国内30多个民族的各类文物8000多件(套),是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664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