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云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10-22 08:45:20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60分到423分,录取位次在132088名到76453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淄博职业学院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云南录取人数。

淄博职业学院云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8158名;

2、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2088名;

3、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9110名;

4、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1247名;

5、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6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2684名;

二、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云南 专科 383 128158 58
2022 云南 专科 448 78897 62

2、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云南 专科 370 132088 61
2021 云南 专科 420 88670 59

3、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云南 专科 377 129110 60
2020 云南 专科 428 78153 60

4、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云南 专科 378 121247 60
2019 云南 专科 426 76453 60

5、淄博职业学院在云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云南 专科 360 122684 60
2018 云南 专科 423 78086 60
淄博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应用韩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中药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分析检验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淄博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淄博职业学院介绍

"淄博职业学院是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性高等职业学校,成立于2002年,有65年办学历史。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校优秀建设单位、国家优质校、全国诊改试点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50强”。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链紧密衔接产业链,目前所开设的67个专业基本覆盖区域支柱产业。同时,强化“专业群”建设,聚焦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确定的“十强”产业和淄博市确定的“四强”产业,打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医养健康3个高水平专业群,智慧快递、财经金融、高端化工、生物制药、装配式建筑、新一代信息技术6个骨干专业群,影视动漫、涉外商贸、艺术创意 3 个特色专业群,做到专业与产业高度契合。学院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注重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实施“全员素质?百万工程”“岗位创新?百万工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和“名师带动工程”,逐步打造了一支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教师中正高职称101人、副高职称356人,博士47人、硕士86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93.67%。建院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内部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有国家特支计划(*)人才、国家教学名师1人,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名,省。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