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往危机别赖手机

2023-06-11 18:25:57 来源:现代语文网

据报道,南京某高校一名“95后”大一新生小徐开学不到一月,因无法忍受宿舍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出现了抑郁,只得告假看心理医生。

据麦可思研究院对部分大学新生的调查,45%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最担心的问题是人际交往。很多大学新生直言,人际关系是最让他们郁闷和头疼的事儿。随着智能手机依赖症的“普及”和低龄化,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矛盾会变得突出。有大学新生坦言,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强的社交网络依赖症,大家在一起时,基本都是忙着刷微信、看微博。有的学生甚至戏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却各自在玩手机”。对此,笔者不禁要问“睡在上铺的兄弟,你去哪里了?”“95后”的天之骄子究竟怎么了?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他们交往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好,性格孤僻等,也不能归咎于手机和互联网依赖症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这种不足根源于长期对与人共处能力培养的忽视和相应教育的缺失。数据显示,仅就约有295万独生子女进入高校,堪称史上“最独”的一代新生(全国高校本专科招生699万人)。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以争取优异的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为第一要务,过着三点一线(家庭、学校、辅导班)的生活,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培养长期被忽视,甚至缺失。这种教育已经很难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这四种能力是当代青少年需要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当今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这与我国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为此,应从小就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合作的能力,尊重彼此的个性,而不要一味地强调竞争。

在更加开放、多元和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既充满竞争,也离不开合作,人际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彼此的依存性越来越强,既要尊重多样化的现实,又要尊重价值观的平等,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年青一代要理解和尊重社会的多样性,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他人,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