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师沉睡的第三只眼

2023-06-13 08:52:09 来源:现代语文网

“去小学化”需要教师理解幼儿逻辑,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将幼儿发展所需要的活动还给幼儿。

■曾琴

当前,学前教育虽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现实中“小学化”倾向却是越来越严重。“去小学化”需要教师理解幼儿逻辑,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将幼儿发展所需要的活动还给幼儿。那么,值得思考的是,能否以园本教研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型。

找出来:到常态工作中找真问题

通过教研管理人员到班级观察教师常态工作,电教员到班级摄像采集资料,我们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读、分析、反思,发现核心问题是教师本能的“师本位”。

园本教研需要“研生”、“研学”。当研读了儿童这本“书”后,教师会真切地感受到儿童是值得尊重、必须自觉尊重的。只有把儿童放进教师的眼中、心中,才能唤醒教师沉睡的“第三只眼”,解决教育的常态和根本问题。

看过来:在观察中学习专业技能

在区内传统工作园级青年教师“新苗赛”半日活动观摩中,以往观摩看教师,此轮观摩则侧重看儿童。所有观摩教师每次选择2至3名儿童进行半日追踪观察,记录并讲述他们的言行体验。活动持续了一个月,我们观察、记录并讲述了一个月。这是一个由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教师群体完成了从勾勒儿童到细描儿童的转变。

可以看出,园本教研能“掘金”。教师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教师对儿童自发的感动、惊叹,是教师真正尊重儿童的基础和土壤。

调过来:在换位体验中启迪专业信念

尊重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换位和移情。

“为别人着想”、“心怀感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体验的教研应需而生,成为这一阶段园本教研的主要工作,旨在帮助大家调换角色,理解幼儿。这一过程虽然没有解决太多显性的“教”的问题,但儿童及其需要被放进了教师的心里。这仅仅是起点,园本教研还需引导教师去思考怎样按照“儿童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