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通过名校带动、优质资源牵引构建均衡新常态

2023-06-10 15:12:5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与北京市其他区县相比,海淀教育的特点是规模大、种类多。如何面对这些现实情况?海淀区通过名校带动、优质资源牵引、找准“痛点”,走在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本报记者施剑松

“海淀教育这艘大船,如何稳稳地走在前面,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和品牌,确实是一个考验。”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尹丽君的这番话,既透着全国教育强区的底气,又含着更多压力下深切的忧虑。这就是海淀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真实处境。走在前面,意味着能力更强;走在前面,也意味着无路可循。

与北京市其他区县相比,海淀教育的特点是规模大、种类多,中小学在校生有近30万人,占全市1/5。区域内有城市学校、城乡接合部学校,有纯农村学校,还有大学附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

海淀教育改革如何直面难题多、困难大的现实?尹丽君说,如何选择改革的路径,如何安排好政策的节奏,需要教育智慧。

名校先走一步,引领教育改革

用“名校林立”来形容海淀教育不算夸张。十一学校、人大附中、清华附小……这些学校不仅在北京有较高声誉,就是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依托深厚的办学底蕴,这些名校的改革方向是什么?海淀区的经验是:名校先行,引领教育改革。

2月27日,教育部破例把一场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搬到了十一学校。当天,来自全国的近百家媒体得以近距离感受这里实行的“一个学生一张独立课表”的走班制教学。这一大胆的改革极大激发了教与学的活力,被专家誉为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重大创新。

也是在,清华附小的一节语文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教育同行。以《皇帝的新衣》为例展示的,正是清华附小多年探索的“主题教学课”。这种重构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快在全国掀起一场关于母语教育的大讨论。

在人大附中,学校正在探索“双师教学”。这种把人大附中的优质课程通过网络传输给广西、内蒙古、重庆、河北等地乡镇学校,再由对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