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吴淞中学为每位学生按需定制课程

2023-06-10 01:39:35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上海市吴淞中学林瑶、花晓婷同学以“腐烂水果围菌群及食用安全性研究”获上海市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图为林瑶、花晓婷同学在做小白鼠喂饲实验。施小龙摄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科学研究的经历”“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入领略一门高雅艺术”是吴淞中学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表达。近年来,他们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和“道尔顿工坊”“观澜书院”等载体,力争建设“按需定制”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而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科技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研究经历

郭青钊是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学生,他的自主课题“利用菲涅尔透镜进行海水淡化”获得了上海市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与同学刘嘉伟、陶得一起研制的“绿色环保化学实验演示橱”,也在上海相关自制教具创新展示活动中获奖。看到他介绍自己科研经历时阳光灿烂的表情,人们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曾经酷爱电子游戏的男生。郭青钊说,现在不打电子游戏了,因为兴奋点转移了,在“道尔顿工坊”的化学实验室中找到了新的乐趣。一些老师关切地问,戒除网瘾、戒掉游戏是不是很难啊?他坦然地说,不难。人生就像一块农田,没耕种时杂草丛生,有了麦子之后,杂草自然没了,在绿色化学研究性学习当中,自己不但找到了人生志趣,也找到了专业导向。

“道尔顿工坊”是吴淞中学为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专门修建的实验场所,面积约2500平米。目前,“道尔顿工坊”内已经开设了中学生医学电子实验室、“方舟”模型工作室、利用编程软件(Scratch)进行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的实验室、创智空间(OM)、物理实验设计与探究实验室、绿色科技屋、单片机创意工坊、光学应用创新实验室、景观水体研究工作室、中学生天文观测实验室等20多个科学实验室,其中包括5个市级创新实验室。“道尔顿工坊”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校友的无私帮助,同时还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等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联合开发了实验室课程。与传统的实验室不同之处在于,“道尔顿工坊”依据“信息化保障、个性化装潢、功能化配置”原则而建,实验室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全新环保材料。

“道尔顿工坊”以“学”为中心,强调“教师系统引导下发掘学生潜质、自主学习”的核心理念,通过课程设计与合理运作,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与动手实践的平台,成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研究经历”课程理念的有力保障。

促进学生人文修养与社会参与意识的提高

2016春天,一些社会新闻引起了吴淞中学几位学生的关注。清明假期,沈阳浑河西峡谷公园成了人们踏青的好去处,有游客反映,欣赏美景后赶往公厕,却发现里面脏得无处下脚。5月2日,五一假期,举家出游的游客很多,有人曝光,上海迪士尼小镇,有大人让小孩在花坛里随意大小便……几位学生议论,公厕配置是否不够?姚均瑶、丁佳敏等九位同学,都只有十六七岁的年龄,他们经过两个多月辛苦的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原始材料,经过分析汇总,撰写了《关于加强公厕建设,提倡公厕文明的提案》,在第二届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得多项大奖。

学校秉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承担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二轮)实验项目为突破口,着重进行学校特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本学期开始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优化课程模块,充实课程内容。“道尔顿工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科学创新能力,而与之相对应的“观澜书院”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观澜书院”开展的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和开设的相关人文艺术修养课程,比如传统文化、戏剧社、读书会、辩论会等,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中师生反响最大的“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打破了一般社团仍由教师授课的形式,以学生作读书报告形式让学生成为了活动主角。“国学读书会”“经济学读书会”“民国史读书会”等专题读书会,多数由学生自主发起或者自己组织,届时邀请相关教师参与指导。读书会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也汇聚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师生,以书会友,共同研讨。

“观澜书院”借鉴中国古代书院自由开放的“讲会”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书院老师启发诱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学单”“学程”“以学定教”的个性化教育。同时书院教学注重知行结合、讲求“躬行践履”的精神,也被借鉴过来转变为“访谈”“游学”等形式,开展人生教育。受书院教学多采用问难论辩形式的启发,“观澜书院”活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面对志趣各有差异的学生,“观澜书院”的各项活动,并不强求一致,学习进度的快慢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

课程设计与实施: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吴淞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发展愿景结合起来,将“尽吾身之责,为民族之光”作为校训,围绕“更有德性、更加健康、更具智慧”的学生培养目标,目前正在建设“按需定制”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而有个性的教育。总体而言,学校课程体系包括三类课程、三个系列的课程群建设,即“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以“普修”“精修”“专修”三种实施方式加以落实。结合校情学情,具体设置了语言与人文、数学与逻辑、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创意、体育与健康、社会与文化、实践与服务七个课程模块。在原有课改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改进完善各种课程实施方式。其中实践与服务课程模块主要涉及综合实践类德育课程的设置,以年度主题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

“普修系列”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由德育类课程和以高考(语数外)或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为评价要求的基础型课程组成,以“班级制”为教学组织形式。德育课程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实施途径,按学年度规划课程内容,通过各类活动项目对学生开展浸润式教育。基础型学科课程以“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

“精修系列”以“促进个性特长提升”为目标,由非高考科目的各专项课程和以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为评价要求的基础型课程以及拓展型课程组成,以“走班制”为教学组织形式。非高考科目课程,即“体育专项化?科技艺术个性化”特色课程,通过课程群开发与课程运作方式的改革,实现非高考学科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基础型等级考试学科课程以及拓展型课程,采用“问题化教学”策略,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专修系列”以“促进人生志趣形成”为目标,以研究型课程为主,采用“导师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开掘学校教师的专业资源,并借助校友及社会力量,积极争取大学实验室的导学支持,旨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临近,给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张哲人校长说,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出发点应当是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提供教育支持。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下几个方面是他们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课程结构的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互相呼应,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内容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特性。

课程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近年来吴淞中学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实效。科技类课程在上海市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学校建筑模型社团在全国奥林匹克建筑模型比赛中多次夺得金牌;在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科学研究者大会上夺得生命、环境科学组一等奖和大会参赛项目特等奖;在美国波特兰市第5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决赛中夺得英特尔杰出项目成就奖等7项大奖,创下了我国学生团队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ISEF)以来团体项目的最好成绩。他们的艺术、体育类课程也广受瞩目,学生合唱团连续5届获得上海市重点高中“布谷鸟合唱比赛”一等奖,一次夺得全国合唱比赛第一名;学校健美操曾多次夺得市级比赛一等奖,并被确定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