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公平热点提案话题解读

2023-06-09 09:45:37 来源:现代语文网

2017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公平热点提案话题解读

新一代人就是祖国的未来,教育一直是我国重大的话题。那么2017年两会的教育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别急,让小编带大家回顾下2016两会的教育发展的相关内容资料。

人大代表

姜连勇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观点: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学前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使得公办教育机构比例有限。如何规范、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建议:普及四年学前教育,农村普及全日制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管理和保教质量。县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规模。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周边环境等因素,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基础教育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学前教育用地,实行科学布局。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明确幼教经费比例,确保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解决从业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身份、编制、待遇、职称、培训五方面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管理,严格幼儿园开办条件,全面实施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办园行为,力抓安全办园,严格收费监管,推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加强幼儿教师管理和培训,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要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按照规定比例配备幼儿教师。

刘雪梅 国学走进小学幼儿园

观点: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圣贤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如今无论国家还是家庭对于教育都越来越重视,在基本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要求孩子“知书”,更要“达理”,在幼儿园和小学推广经典国学,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们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提升孩子的道德、人文素养以及性格养成、价值观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当下,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社区也建起文化墙,宣传经典国学故事

建议:在小学、幼儿园现有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国学教育课程,在少年儿童教育中加入优秀国学文化元素,开展启蒙教育。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将经典诵读与礼仪教育贯穿到孩子的每日教育中,从而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在知识灌输的同时,更要让孩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王秀丽 留住农村年轻教师

观点: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推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已经逐渐完善,如今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甚至超过城市学校。但相比之下,两者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有很大差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偏老龄化、年轻优秀教师留不住,成为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建议:加大“评优树先”向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加分机制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教师,激励年轻教师就业愿意选择农村学校;另外,还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居住条件,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发中。

张永梅 优化教师性别结构

观点:目前中小学教师招聘具体由人社局负责组织,采用和公务员同样的招聘办法招考教师,再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安排到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因目前的选聘机制和操作办法难以结合教育工作实际需求,无法确保将教育工作真正需要的人才纳入教师队伍,造成了部分被招聘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需求,无法通过适当手段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综合近几年的新教师考录情况,男教师所占比例均不足10%,造成目前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建议:新教师选聘,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招聘。根据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职能;适当控制新招聘教师的性别比例,在招考新教师过程中,适当考虑性别比例,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加强对录聘教师的见习期考核,对确实无法适应的新教师进行转岗或淘汰。

政协委员

王洪波 规范扶持教培业发展

观点:教育培训机构正在成为满足社会公众选择性教育需求的重要力量,已初步形成机构类型多元、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我市在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上走在全国前列,也成为全省规范教培业学习借鉴的典范。但目前教培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教培市场的格局尚未完全理顺,对教培业的认识与定位还不清晰等成为制约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建议:在规范中扶持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政府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规范是前提,但扶持应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目标。要通过多种政策措施规范扶持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建立地方性教育培训网上平台,扶持品牌培训机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强教育培训行业的自律管理和自我约束。提高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和持续创新能力。树立起教育培训机构的良好信誉与形象,促进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亦明 解决中小学校“大班额”

观点: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乡镇居住的居民,纷纷迁居城区,导致城市扩容,人口急剧增长,再加上教育发展投入的相对滞后,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城区学校仍存在“大班额”现象。直接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开展,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解决“大班额”问题,刻不容缓。

建议:科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学校发展的长远整体规划,合理确定学校位置和办学规模,优先保障学校布局调整用地。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财政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原则,深入推进教育投入多元化,全面改善学校布局。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如严格落实“退补相当”、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等政策。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积极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

王伟 深化高中教育改革

观点:我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以自主办学,立德树人,不断创新,打造了潍坊教育的名片,但目前仍面临重大挑战。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考考试内容面临重大改革,城区高中教育协同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人民对高中教育也有了更高要求。

建议:实施特色高中建设计划,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城区高中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城区高中协同发展,提升育人质量。要深化中考改革,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要按照“县管校聘”的原则,推进城区高中师资一体化管理,实行高中学校部分学科、部分年级师资统一调配,解决师资不足、发展失衡矛盾。要深化课程改革,着力建设适合高考要求、满足师生需求、提高育人质量的特色课程。

赵振玺 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

观点:近年来《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在我市贯彻实施情况较好,已建立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机制发挥了明显效果。但是根据最新可查询数据,、,我市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所回升,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存在形式化、城乡法制教育资源失衡、法制教育偏重刑法等问题。

建议:创新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形式,各部门根据主管范围整理汇总可适用于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内容范围,利用学科教育促进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内容适当实质化、长效化。重视和适当倾向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更趋平衡。平衡未成年人各法律学科教育,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更在于强调法治观念培养,期待未成年人将来以法律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