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川市最新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材版本一览表

2023-06-19 20:07:10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中小学课本教材的选用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根据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三区教育局所属学校、市直属各学校的课本教材征订工作予以规范,严禁跨区发行课本教材,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属地发行原则,做好教材征订发行工作。

从2017年秋季开学,三区教育局和市直属所有中小学课本教材,一律统一由

根据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这三门科目,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本”教材。8月22日,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及银川市相关部门获悉,银川各中小学也将在今年9月同步实施。

8月23日,记者采访了银川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教育书店经理陈晓梅。她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教育书店已经根据各个学校报上来的教材预订数进行了采购,预计在28日前全部发放到各学校。

统编教材

加强德育思想教育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据了解,今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或三科教材),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其中,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地区,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下(法治教育专册)统一使用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历史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义务教育五?四学制地区,道德与法治、语文一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其他年级册次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版本。

据银川市教科所副所长姜俐冰介绍,从去年9月起,银川市三区以及永宁县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就已使用统编本,今年起,全市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

姜俐冰认为,教材是教学体系的根本,而统编教材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而之前各版本教材弱化了学生德育与思想的教育,新编教材有所加强;二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于小学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增加了经典的古诗文,古诗文的篇目总量是原有版本的1.4倍;三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增加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法律常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语文教材

先识汉字后学拼音增加经典古诗文

就各科教材的具体变化,记者采访了相关科目的教研员、教师。

亮点1 新增“入学教育”篇

据唐徕回民小学有10余年从教经验的语文教师马丰英介绍,此次新的语文课本从外表直观来看,由以前的32开变为16开,课本更大了。具体内容首先的变化是课本第一单元,一改旧教材开学就用一个单元的时间给学生讲拼音,而且是连续两个单元,基本用时一个月的固定枯燥模式,新教材增加“入学教育”篇,从“我是中国人、我的国家全称是什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是什么民族”这个大家庭概念出发,延伸到“我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每个学生的小家庭,让学生对国家与家庭有大致的认识。

亮点2 先学拼音改为先识汉字

记者了解到,在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一改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按照《三字经》的儿歌模式,教学生认识“天、地、人、你、我、他”诸如此类常见、常用字,第一单元共有4课,都是类似这样简单的儿歌。据马丰英介绍,传统的一年级语文教学都是以学拼音为主、认字为辅,然而先学拼音比较枯燥,尤其是持续学习一个月,对刚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压力特别大,有挫败感。相反,学生先通过学汉字简单接触拼音,再进入拼音学习,会更容易适应。“这个顺序的改变是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在一年级上册中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识字、拼音与课文单元交替进行,“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一方面通过集中识字,学生可以把新学的字与学过的字组合起来,认识一个新字,如把‘子’‘女’组合成‘好’字,提高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拼音及时运用到相应的汉字语境中,不仅能及时巩固拼音,更能让孩子们明白学好拼音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马丰英介绍。

亮点3 新增《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本教材的新增栏目。一年级上学期的整册教材,有8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篇《和大人一起读》,其中,儿歌童谣4篇,童话故事4篇。“这些阅读充满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窗口。”马丰英说。让孩子和大人在读书的同时,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激发读书的兴趣。

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读错了,大人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广阔的知识背景。

亮点4 古诗文篇目增至十余首

“以前的教学理念是课本上的古诗文篇目,孩子一定要理解了消化了,因此一册书上只安排三四首古诗词,而新教材则增加到10首左右,要求孩子先吃下去再慢慢消化,也就是先背会,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在一定的情境中突然对其有所顿悟。”马丰英告诉记者。

古诗词也没有安排在课文里,而是在每单元结束后的语文园地环节,有古诗词、名人名言等,老师点拨大概的意思后,学生反复朗诵直到烂熟于心。“学习古诗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求甚解,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也有此变化。

亮点5 新增汉字书写提示

以往各版本的教材中没有汉字书写提示,新教材中单独提出此内容,主要是对汉字书写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做了统一规范,如“点”在正上方、左上方时先写,而在右上方和右下方时后写,前者如“心”字,后者如“战”字。

“以前我们老师没注意过,也就没有对学生有硬性规定,现在有了这个提示,老师有了教法,再也不用担心给孩子教错了。”马丰英给这个模块点赞。

据银川市教科所道德与法治相关教研员介绍,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了法制内容,而且不是单独哪个模块专门用来讲法制,而是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目的在于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意识。由于这两本教材目前还没有下发到各学校,老师们对于教材的“真面目”还不得而知。

不过,今年7月中旬,自治区教育厅邀请教育部“三科”教材编写人员及相关专家,对我区“三科”教研员、分管教学副校长以及今年9月担任“三科”教学的部分教师共计3400余人进行了培训,老师们大概了解了教材的内容。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