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过年的风俗有哪些,乌鲁木齐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3-06-13 03:22:48 来源:现代语文网

新疆乌鲁木齐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1、汉族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从腊月八号“腊八节”开始,经过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有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

2、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  

诺吾鲁孜节,时间为公历3月22日前后。“诺吾鲁孜”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日出以后,要做“诺鲁孜饭”,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3、达斡尔族 

达斡尔人也是过春节哦,而且对于春节非常重视。年三十白天,要举行祭祖、扫墓等活动。还要一家人一起吃手抓肉,给老人磕头拜年。年三十要守岁,灯火通明。到了初一,就有发红包的习俗,发出去的红包越多,象征着人丁兴旺,阖家团圆。达斡尔人注重全家一起活动,哪怕是包饺子,也要一家人在一起完成,饱含着大家族一条心的美好含义。

4、满族 

满族人过春节,也是要在三十这一天守岁的。家里灯烛长明,一家人围坐一起,喝酒吃肉,大快朵颐,感受年轮幸福的脚步。早些时候,满族人还有抱柴火的习俗,长者把柴火困成扎,到了三十晚上,一家人一起抱着柴火围在火炉旁边,有发财(柴)的美好寓意。有火炕的家庭,更是要把火炕烧的热腾腾的,盼望着来年有个红红火火的好年景。

5、锡伯族  

锡伯族人过春节还是相当讲究的。年三十有条件的都要杀猪,做各种美食。午后,要进行一系列供奉、祭祀等活动。礼仪完毕之后要在家门口摆桌子,向祖宗跪拜,然后一家人才可以进屋吃团圆饭。天黑以后,家里所有的房间都要灯火通明,然后放炮、吃饺子。初一天不亮,还得再吃一顿饺子,家人互问新年好,算是很周全的迎接了新年。

6、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

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7、回族 

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或“小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开斋节是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