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盘锦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3-06-02 22:17:59 来源:现代语文网

“盘锦春节习俗”是盘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推出的关于盘锦年俗的系列文章,对盘锦春节的习俗进行深入挖掘,阐述具有盘锦地域特色的春节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嬗变,引导我市传统节日习俗的理性发展,丰富弘扬辽河口文化。

盘锦人过年的老令儿老讲

老一辈认为,春节期间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新一年的运气。为了能在劳累一年之后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年,在春节期间约定成俗设立了许多忌讳,又可称为“老令儿”。也可以说是过年期间需人们共同遵守的“规矩”。尽管其中一些内容,在今人看来包含着一些封建迷信的成分,但却反映了人们在节日里普遍追求祈福避祸、欢乐祥和、维持安定和谐的积极心理,已成为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习俗的一部分。

虽然歌谣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年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的。也就是说这一天是个重要节点,意味着真正进入年关了。

首先,过年要从头开始。过年最重要的环节是感恩天地,崇仰先人。盘锦过去条件恶劣,为了感恩先人们为我们今天所创造的新生活的付出,有小年前为先人送钱“过年”的习俗。由于今年立春节气在年前,故很多人还都赶在立春前去祭祀先人。

还有在过去,有“顶旧发过年会‘妨舅舅’”一说。只要娘舅健在,人们不论头发长短都要小年前理发,然后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日子才能再理。不然会给舅舅带来伤害,引起舅舅和母亲的反感和不高兴,旁人也会笑话不懂规矩。到如今,小年前和二月二剪“龙头”的特别多。

第二,讲究颇多的灶王爷。过去因小年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即使是穷人家也要赶小年前进城去买“年纸”,而年纸中首要的就是灶王爷。我们至今还保存的小年吃灶糖的习俗,原来是要在灶王爷升天前用灶糖粘住他的嘴,让他多“上天言好事”。

但民间有 “外人看到灶王爷窝,穷的乱哆嗦”一说。因此,已出嫁的女儿作为“外人”,为了不给娘家带来不顺和带走娘家的财气,小年前是必须回婆婆家忙的。当然,如今各家大都一个孩子,此一说当然也就没了“法力”。另外,妇女正月里要“忌针”不然会得“针眼”病的。尽管这让劳累一年的女人们有了难得的一点空闲时间,但其实妇女大都要在除夕前把应做的针线活计赶完的。到了正月还要将顶针藏起来,更不要做结纽襻、钉钮扣之类的活,避免与人结疙瘩、闹别扭。

最后,齐心协力过好年。在这阖家欢聚的喜庆日子,要求家里每名成员都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说不吉利的话,不做过份之事,防止新的一年家中有不顺或不吉利的事发生。诸如:两口子注意不要吵架;不要斥责和打骂淘气的孩子;尽量避免说“糟”、“坏”、“赔”等不吉利的话。如有非说不可的,须用一些吉利话代替或其他中性语言进行暗示和遮掩。如“死”用“老”代替,“有病”用“不舒坦”代替等。如果除夕夜里煮饺子时煮破了,一定要说“挣”了(取挣钱的意思),而决不能说破或坏了。当然,在除夕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还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打破“东西”。如家中有年迈老人的,也最忌讳打坏饭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老人在新的一年身体不好甚至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一旦发生类似情况,要注意用吉祥话遮掩过去。比如,谁不小心打破个碗,此时要说一句“碎碎(岁岁)平安”。而如今,有人为取(岁岁)平安这句吉祥话,还专门挑几个旧碗在这天摔碎呢。

除以上老令儿外,过去过年时还有诸如:正月里不搬家;当年家中有去世的人正月里不能挂红、不能去给人拜年;借人的物品必须除夕中午之前偿还等。即使不还,债主也不能再讨债。如被欠的人家在三十这天讨账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是不顺、非常让人忌讳的事。因此,当年杨白劳的除夕悲剧故事是剧情需要,盘锦乃至东北人应该都不会让这种自己过不好年、让别人也过不好年的事情发生,因为有能会给家里带来一年的不顺。

过去,正月里还有每一天都代表一个特定日子的说法。如“一鸡、二鸭、猫三、狗四……”即,初一代表鸡日子,初二代表鸭日子……以引类推。同样,初七、十七、二十七分别代表小孩、中年人和老年日子。如这天天气好,则预示着一年中所代表的都好。

尽管大家除夕守岁太累了,但“老令儿”要求人们初一二都要早起,其理由今天看来非常奇葩。竟是:早起鸡鸭会爱抱窝……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