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群众演员 “大牌”日工资达几千

2023-06-02 15:31:4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他们穿梭于片场之间,却不是明星大腕,只是镜头中的浮光掠影;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想,他们背井离乡,用时间去守望,等待奇迹的出现。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群众演员。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迎来突飞猛进的时代,群众演员作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用愈发凸显。最近,香港导演尔冬升的新作《我是路人甲》,登上了《好莱坞报道者》等外国媒体的封面。这部电影讲述了长期在横店影视城打拼的“路人甲”们的生活经历,预计于明年上映。

  除了横店,北京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北影厂”)也是群众演员的聚集地。据说,北京的群众演员有50万人之多。就像商界的马云那样,从北影厂走出去的王宝强被当作群众演员中的代表,一个被视为“草根逆袭”的励志人物。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群众演员都揣着“明星梦”,有的人是为了一日三餐,有的则是为了追星或者体验生活。大部分群众演员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很多人连普通话也说不标准。即使他们心里清楚,成为下一个王宝强的几率有多小,他们依然日复一日在北影厂的大门口等待。

  去年春,南方日报记者曾跟随部分群众演员,赴北京朝阳区某剧组深入采访,不久前,又对受访者进行了一次回访。我们对这个群体的观察,就是从这一个个或喜、或悲的故事开始的。

1、关键词:等待

“我想做中国的卓别林”

  58岁的梁守爱住在北京昌平沙河镇的出租屋里,每月租金400多元。13年来,梁守爱一次又一次坐同一班公交车,经过1个小时的颠簸,来到北影厂门口。临出门时,他会带上烙饼和白开水,这是他的午饭。

  在北京群众演员的圈子里,梁守爱小有名气。几年前,国内某主流网站推出过一档节目,叫《中国人的一天》,第一期报道的嘉宾就是他。只不过在北影厂门口,人们并不常叫他的本名,而是按“圈内人”称呼艺名的习惯,叫他“野狼”。

  蓄着络腮胡子,扎着小辫儿,这是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梁守爱保留多年的造型。一年前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他时就是如此,一年后依旧没变。不变的,还有他的“坚持”。

  梁守爱出身于工人家庭,年轻时上山下乡当过知青,后来在一家外企上班。2001年下岗后,他举家来北京打工。起初,他做过小买卖,也给个体户打过工,但做的时间都不长。直到有一天,梁守爱从收音机里听到还有“群众演员”这个行当,他决定成为其中一员。梁守爱自己的说法是:“我的血管里流淌着艺术的血液。”

  做过多年群众演员的人,一旦来了兴致,便会津津乐道自己的参演经历,围观的新人则投以羡慕的目光,这是北影厂门口常见的一幕。做了十多年,梁守爱也算是“老戏骨”了,他出演过的角色有400多个。聊起参演过的电影,梁守爱如数家珍,比如,在电影《建国大业》、《赤壁》、《永不磨灭的番号》里他都露过脸。虽然很多时候,他在镜头里只是一晃而过。

  梁守爱的妻子在北京做保洁员,一开始很反对梁守爱干这一行,觉得不靠谱,后来拗不过,只得顺从作罢。但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看电影时,通过他扎在后脑勺的小辫子,认出他来。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也很支持他演戏,这令梁守爱感到很开心。

  在北京,普通的群众演员一天工资,从30元至80元不等。特约演员则分为小、中、大三个级别:小的特约演员会有一两句台词,日收入100元左右;中等特约演员每天收入400-500元;有名气的特约演员一天最多能达到几千元。目前,梁守爱已经脱离了“普通群众演员”的身份,片酬达到每天2000元。去年,梁守爱还以配角身份参演了谢霆锋、高圆圆主演的电影《一生一世》。在片子里,他扮演的是与谢霆锋一起在秀水街做买卖的商贩。

  与片酬的水涨船高相随的,是梁守爱“粉丝”的增加。走在北影厂附近的大街上,他经常会被人拦住要求合影。虽然收入增加了,但梁守爱并没有改变维持了多年的生活习惯。他的午饭仍然是烙饼就白开水,他和老伴仍然到批发市场去买菜,买水果也是挑最便宜的。

  现在,梁守爱还会乘着那趟公交到北影厂,等待更多的机会。对他来说,等待是一项基本功。“我不满足,我想天天都能站在舞台上,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梁守爱说自己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还要再演20年的戏,如今他又给这个期限增加了10年,“再演30年!”“虽然我的表演已经得到了认可,但我想做中国的卓别林。”

2、关键词:游离

“人很容易离开,但思想离不开”

  6月26日,是孙志民前往牡丹江的日子,一部动作电影将在那里开机,孙志民至少会在那里呆20天。“能跟组20天,我就有20天的活儿,这就意味着这段时间的收入是稳定的。”孙志民也不知道他做群众演员还会做多久,至少能长期跟组,能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和王宝强一样,27岁的孙志民也来自河北,他说自己就是因为看了王宝强接受采访的视频备受鼓舞,来北影厂等活儿的。在此之前,孙志民在老家承德做保安。他只有初中学历,这在群众演员中很普遍。据的一份《中国群众演员生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数据显示,以浙江横店影视城为例,90%的群众演员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82%。

  来京之后,孙志民有点后悔了。“年轻人不要来当群演。老人来了还可以熬一下时间,熬成了特约演员一天能挣几百,而像我们这样没经验的,拍一天一夜也只能拿四五十元钱。”

  孙志民住在昌平沙河一间濒临拆迁、月租150元的房子里。即便节衣缩食,他每天也至少要花30元。来北京近2年,他的银行账户里没有余钱。他的父母在老家卖服装,一直劝他回家跟他们一起合伙做生意。孙志民不愿意回去,原因之一,是“不想过平庸的生活。”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没有脸面回去。”

  在北影厂门口,每天都能看见新面孔的加入,另一方面,每天都有人离开。根据上述调查报告,群众演员放弃的原因,排第一位的是“工作不稳定”,此外还包括“发展前景渺茫”、“生活条件太艰苦”、“权益受到侵害难以得到保护”等。

  年纪越来越大,买房结婚遥遥无期,孙志民不是没有动摇过,而他也确实尝试过转行。他做了一段时间房产中介,但两个月内,一套房子都没卖出去。于是,他只好重操旧业,继续做群众演员。

  回看这段可以说是失败了的“出走”经历,孙志民有着自己的理解:“卖房子有很多人挣大钱,可前提是要培训几个月,我等不及了,年龄等不及了。”孙志民很想谈恋爱,但他一直都没有女朋友。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今年年底能找个对象。

  至于长远的梦想,他说:“等将来有钱了,注册一个广告公司。名字都想好了,但就是没钱。”

  到现在,他仍然举棋不定。他说自己的心态“就像一个老人”。“要离开这里很容易,但我的思想不离开也没办法。总觉得有个什么东西在勾着你。”

  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他放弃群演?孙志民想了想,回答说:“如果给我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我也不愿意做,因为当群演工资是按天结算的,能天天见到钱。”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