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2023-06-14 02:08:14 来源:现代语文网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一

湟中县东花园村位于西宁市近郊,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而正值青壮年的70后村医钟生彦也是其中的一员。

1993年,钟生彦高中毕业,到西宁市卫校学习,三年后,他回到了村里,担任了东花园村的村医。2003年,钟生彦又自费考入湟中卫校学习,并顺利拿到中专毕业证。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虽然学业上在不断努力,取得新的成绩,但钟生彦一直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一干就是13年。

做为一名村医,经常是一些繁琐、细碎的平凡事,留守在村里的大都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钟生彦每天走家串户,不是为村东头的大爷量血压,就是为村西头的大娘测血糖,东花园村有272户人家,1079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他都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钟生彦格外关注。刘生莲老大妈今年76岁了,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人,刘大妈

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钟大夫经常要上她家去看看,看看最近血压又高了没,嘱咐她吃药。天冷了,他还看看她的炉子旺不旺,帮她提前准备好生炉子的

煤块。听说过几天大妈要去城里的儿子家,他还叮嘱她别忘了量血压,为便于随时了解她的病情,又仔细地将她的手机号记上。对这些留守老人来说,他不仅是

他们的家庭医生,还是他们家里的亲人,看病之余,他陪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怎样注意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整。遇到谁家的电视不清楚,他上房去调调天线、谁家的炉子不旺,他给安装好。

王大妈患有糖尿病、还因脑血栓造成偏瘫,行动不便,子女外出打工,钟生彦经常上门服务,每次去了,他先看看她家有啥要干的家务活,为大妈烧水做饭、然后边聊天边了解病情。每次王大妈总是感激地眼含热泪:你比我的儿子还要亲。

是的,钟生彦真心地把村里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乡亲们有需要,他是随叫随到。而在自己的家里,却经常不见他的踪影,常常妻子都在家做好饭了,却不见他来吃饭,原来他还在村卫生室守着老人打点滴。

夏天,钟大爷家的孙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得较严重,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钟大爷情急之下,来找钟大夫,钟大夫连忙用自己的车带着他们去了就近的西钢医院,一到医院,自己忙着跑前跑后去挂号、取药,直到孩子看完医生,伤口处理完了,他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的冬天,半夜两三点钟,钟生彦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村里一家在办丧事守灵时,发生煤气中毒,当钟生彦赶到时,人已处于昏迷状态,钟生彦当即打开门窗,并静脉助推40毫升高糖,并叫家人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院,因处理及时,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清醒过来了。

钟生彦真诚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外出打工的人回村后,都很感激地对他说:要不是你,老人孩子在家就真要出事,有你在,我们出去就放心了。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处西宁市区周边的东花园村也逐步富起来,钟生彦的努力工作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

2008年,村卫生室由原来简陋的两间扩建到现在的药房、资料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一应俱全。在扩建过程中,钟生彦也拿出自己这几年的积蓄20000多元投入其中。钟生彦的妻子张世清当年在四川打工时,也上过职高卫校,为了更加全面、周到的为乡亲们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钟生彦动员妻子也到村卫生室来工作。如今,张世清也成了东花园村的一名村医,主要负责全村的妇幼保健。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这是歌颂当年的“赤脚医生”的歌,也同样是现在的乡村医生的真实写照,乡村医生听着随意,事情却特别多而杂:村民急诊、老人体检、农村卫生、传染病预防、防疫接种……钟生彦的卫生室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除了工作时间没法像城里医生一样有规律外,乡村医生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打针、按摩、针灸等。还要随访、登记、建档、兼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员。钟生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他自己不定期地办黑板报,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同时还向村民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主动配合卫生院、村委会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钟生彦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许多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一次预防接种工作中,钟生彦来到村砖瓦厂里,这里有从四川过来的几户彝族打工者。虽然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但钟生彦对他们一视同仁,做好服务。有时候,外来人员对此不理解,当钟生彦为他们打预防针时,他们拒绝了,说不需要你来管。钟生彦反复地向他们解释,这不是有病了才打针,是为了不得病才打的针,经过反复解释,他们终于明白了,钟大夫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最后欣然接受预防接种。

在多年的村医工作中,钟生彦深深体会到,村医关注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钟生彦把村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常常说:乡亲们这样信任我,我所有的付出也心甘情愿。这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每年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比起他们,钟生彦收入不高,但钟生彦以他的淳朴、信任、热爱、无私奉献、勤朴,心系乡亲,心系最需要帮助的人,一如既往地在村医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十几年如一日的热忱,使钟生彦获得许多荣誉,从2012年到,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对此,他谦虚地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会继续做好医者该做的一切”。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二

袁贵喜,男,42岁,大专文化,宋集乡袁坡村委乡村医生。1997年,袁贵喜毕业回到家乡开办诊所,一直以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父老乡亲除疾祛病,排忧解难,守护着一方健康,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自小立志学医路

袁贵喜自记事起就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专科毕业后,家庭贫困的他在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诊所。说是诊所,当时就是一间小小的茅草屋,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治病救人的工作。他白天为群众看病,夜里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虚心请教。通过个人的努力,在2005年,袁贵喜被宋集卫生院聘为袁坡村卫生室所长。2006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少见的。在袁贵喜带领下,周边许多乡医也先后报考了执业助理医师。2011年,袁贵喜考取了执业医师,进一步提升了自身业务素质和袁坡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心系群众好医生

在袁贵喜被聘为所长,考取执业医师后,民营医疗机构纷纷要高薪聘请他坐诊,被他毅然拒绝,继续坚守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由于袁坡村卫生室良好的口碑,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截至目前,袁贵喜接诊病人超过1900人次。由于业务繁忙,常常在半夜的睡眠中被敲门声和电话声叫醒,睡上一个安稳觉、过上一个轻松的节日成了一种奢求,久而久之,袁贵喜养成了早上5:30准时起床的习惯。

良心是袁贵喜的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3月16日,袁坡村委村民遂某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村卫生室找袁贵喜就诊。通过认真检查,遂某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紧急。考虑到患者年过七旬,儿女都在外地打工,自己还带着两个孙子,手头不宽裕,袁贵喜就先拿出自己的一些积蓄,让其先尽快到县医院治疗,自己负责照顾老人的两个孙子,然后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遂某住院期间,袁贵喜多次前去探望;遂某出院后,在袁贵喜精心的康复指导和后续治疗下,身体逐渐康复。

??筑牢网底惠基层

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根基和网底,在保障广大群众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2011年以来,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西平县全面铺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启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面推进。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对乡村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袁贵喜作为村卫生室负责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认真履行职责,任劳任怨,以身作则,每天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在保证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动员组织同事学习上级各类会议、文件精神和业务软件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并逐门逐户向群众讲解各项方针政策。

通过袁贵喜的努力,药品零差率销售、微机收费、新农合门诊统筹刷卡等工作在袁坡村卫生室得以及时顺利开展,村民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袁贵喜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中普通的一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学历不高医术高,不是亲人胜亲人”,这是袁坡村和周边乡村的乡亲们对袁贵喜的一致评价。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三

詹章森,男,现年68岁,下镇镇渎口村村级卫生室医生,1966年行医至今已有50年。作为一名“赤脚医生”,行医这么多年来,詹章森把每个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不论白天黑夜、风霜雪雨、寒暑春秋,总是随叫随到,他的足迹遍及周边的村村落落,遍及乡间的沟沟坎坎。

在卫生室仅五十平米的房子里,诊疗室、药房虽然简陋却一应俱全。桌上破旧的本子里,简单地记载着乡亲们来诊所看病欠下的医药费,每一笔都述说着詹章森对乡亲们的拳拳深情。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