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2023-06-09 13:18:21 来源:现代语文网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亿元,增长7.3%。夏粮连续第十四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95.1万吨,比上年增收0.3万吨,增长0.4%。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支出67.8亿元,增长4.3%。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6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4亿元,增长9.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7亿元,增长11.2%;外贸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增长64.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657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967元,分别增长8.3%和7.4%。

统计分析显示,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主要指标增速稳中有进、工业支柱行业增长贡献突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改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等特点。同时,经济运行中存在部分指标增长缓慢、工业停产企业较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减少、服务业发展增速放缓、县区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问题。

经济发展形势利大于弊

从全国经济发展形势看,全球经济复苏增强,外需环境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供求关系改善,实体经济发展趋好,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市场预期向好,经济发展的信心持续提升。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1.7%,比上个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等一些国际组织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下半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将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从全市发展情况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结构调整优化,主要指标增速持续攀升,为全年经济平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但当前淮北市城市转型发展仍处于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艰巨,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重点投资项目数量减少,服务业发展放缓;旧动力减弱、新动力尚未形成,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较重。

工业方面,去年底以来全市新增31家新建投产企业,将对全市工业持续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上半年全市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低开高走、持续加快;加之省政府将淮北市今年煤炭去产能计划由年初的750万吨下调至305万吨,预计下半年煤炭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淮北众成水泥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华润金蟾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金龙机电AG玻璃等一批项目下半年陆续建成投产,进一步拉动工业增长。预计下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继续保持稳步提升态势。

投资方面,下半年,尽管淮北市万达商业项目、东湖养生馆项目、金龙光电模组项目、淮北文创科教城建设项目等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碧桂园房地产项目、平山电厂二期项目、人民医院东校区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但由于对比基数较高影响,下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促进经济增长对策建议

市统计局分析认为,下半年,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必须首先加强工业监测调度,巩固持续向好基础。坚持目标导向,继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围绕全年目标,定期通报各县区指标完成进度,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实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点对点服务,找准县区和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帮助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扎实推进“三个一百”帮联企业专项行动,加快交办、督办工作中收集的问题,重点解决证照不全、资金不足、项目落地开工等问题,帮助有市场、经营形势好、有意愿对外合作的龙头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利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着力扶持引导、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恢复稳定生产。帮助停产企业解决问题,力促其恢复生产;针对产值下降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扩大产能。落实好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投资,积极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加强对工业用电量等重点匹配指标的运行调度,力保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针对征地拆迁问题、项目选址问题、设计方案调整问题、土地问题、招标问题、前期手续报批问题、项目资金等问题,按照“一项目一对策、一问题一措施”的思路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解决、见到实效。促进已开工项目加快进度、续建项目早完工、计划开工项目早实施,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和重大骨干前期项目推进。认真落实部门统计职责,继续做好已开工项目与统计项目库比对工作;各项目单位要积极对接统计部门,按要求及时完善项目手续,争取具备条件的项目及早纳入统计,努力保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向好趋势。各县区和市直部门要早谋划、早准备、早推进,抓紧梳理本地区本部门掌握的投资项目,提前开展项目论证及相关文本编制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及时转化为开工,真正实现“在建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全面优化产业布局。组织各载体单位依托全市主导产业,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紧紧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有针对性的举办招商推介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充分发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聚集作用,有的放矢,谋划和引进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关联度高、具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和龙头企业。重视招商引资的质量,努力引进一批高端、投入产出比高、高科技、创新驱动强的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加快建设培育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新型煤化工、陶铝新材料、食品、机械电子等现有主导产业为抓手,加快申报、创建集聚发展基地,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区域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重点企业培育,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嫁接重组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提高贸易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引导现有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贸易业”行动,促进贸易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淮北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隋唐运河古镇、传化公路港、万达广场等服务业项目和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