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安单独二孩一周年调查(四)

2023-06-03 06:10:28 来源:现代语文网
等生育福利缩水。

对此,上述学者认为:“当你控制的时候,有人想生不敢生。但你一旦放开了,鼓励别人生他们也未必会生。生育是一个家庭的综合考量,国家政策没法引导。欧美国家现在都鼓励生育,但现在一些家庭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了,政府福利很好送钱送奶粉,但又有多大作用?”

想变“四口之家”哪些功课要补上?

人物简介:

潘幸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偏心理学、女性学方向)研究生,情感咨询师。2013年创办中国首个女性主义自媒体sharpshow,排行腾讯微信公众号情感榜前三,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火的情感医生。

当“多孩家庭”按下重启键,一起步,都显得那么艰难,很不尽如人意。“二胎”开闸,从“三口之家”到“四口之家”,还有哪些功课要补上?就此,记者专访了情感咨询师潘幸知。

与其写保证书,不如让孩子学会接纳

记者: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生二胎,社会和家庭还是要补补课。

潘幸知:从三口之家到四口之家,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打破了一个家庭既有的生态平衡体系,这是个新变化,需要建立新的平衡。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和老公写的“保证书”,她和老公向女儿保证“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对此,你有没有可操作建议?

潘幸知:与其写保证书,不如让孩子意识到接纳的重要性。因为“小宝”出世后,父母不可能做到对大宝要比小宝好,这对小宝也是不公平的。而且如果大宝一直存在比较的心态,事事都要跟小宝比较,希望得到最好,那么不仅父母很累,而且无论做到如何好,处在比较心态中的大宝,也都有可能感受到不平衡,他会觉得父母曾经写下过保证书,却不能做到,从而丧失了对父母的信任。

记者:那怎么办好?

潘幸知:作为家长,要告诉大宝的是,不仅父母亲要分摊50%的爱给小宝,大宝也要分摊50%的爱给小宝。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爱,是不可能成立的。从小被这样教育的小孩,会相对成长为一个心智比较健全的个体,未来在婚姻关系中也会懂得索取与回报的对等。在爱的教育不尽完整的家庭里,生二胎之前,最好征求大孩的意见。尤其是迁徙到大城市工作的夫妇,如果是在工作还不太稳定的时候要了第一个小孩,结果扔回老家给父母带,再生第二个孩子,得到第一个孩子的接纳就特别重要。

别让两个孩子成为争夺爱的对手

记者:父母应该怎样跟大宝沟通呢?

潘幸知:父母一定不要认为,小孩子不懂什么。孩子很敏感,父母要不断告诉他去适应一个新生命的出现,并且他会是他未来最好的陪伴,而不是夺走父母之爱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