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2019年改革之职业年金制度(二)

2023-06-06 11:02:13 来源:现代语文网
衔接,从客观上阻碍了人员的相互流动,不利于各类单位的人才发展机制和单位本身的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如何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对于在事业单位如何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刘枭表示,首先要保证第一根支柱的完善和发展,才能考虑第二根支柱。职业年金制度在模式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收益确定型,一个是缴费确定型。就中国来讲,由于企业年金是缴费确定型,为了企业和职业相匹配,职业年金也最好采用这个模式,此外这也是基于公平起见。

个人账户实账积累制的职业年金,与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相结合,可以分散制度、市尝操作等各类风险,使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更加稳定。从国内外经验看,市朝管理是充分发挥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作用的必要手段,可以确保养老金基金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挥其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实现养老制度支持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提高养老金待遇的良性循环。

关于职业年金缴费的主体,刘枭说:"由于事业单位承受社会管理职能,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承担者,所以职业年金不能完全由单位和职工来承担,要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和职能不同,由政府承担一部分,确定一个政府承担的比例,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

此外,职业年金应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行业特点,设计简洁高效的集中型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明显,且大多数单位员工数量不多,养老保险资金规模不大,最为适合建立行业性或区域性的集合类计划。例如,可在全国范围内或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分别建立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等不同范围的职业年金集合计划。

从国内外经验看,税收优惠政策是职业年金能否有效推行的关键性保障。如美国的401k、403b、英国的职业年金、日本的共济年金、香港的强积金等,都配置有较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缴费、投资收益和待遇领取阶段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以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缴费积累。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也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在力度和细节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充分发挥私人养老体制作用,不应等到公共养金已经不能维持的时候再发展私人养老金。中国地区差异巨大,完全依赖全国统一的公共养老系统是不现实的,应该考虑实行减税政策鼓励私人养老金的发展,调剂各地区各收入阶层对养老金需求的差异。

事业单位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要注意些什么?

有人认为,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会进一步拉大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加大不公。对此,安刘枭表示,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