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

2023-06-11 22:49:35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通过对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连日来,引起轰动效应的,是*会上未作特别说明、与会者未展开讨论的"普遍二孩"提议。恐令领导层始料未及,即所谓"问题导向"的表现,当其热度降温后,十三五"建议"稿的"目标导向",将回到焦点。

五年前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稿,着重提出的"五个坚持"是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改革开放。而今次由*主导的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五个坚持"变身"五大发展",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五个坚持",重在确定"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不同,今次"五大发展",则如*作"建议"稿说明时所言,提出并阐述"五个坚持"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而这些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然而,中共因何要在今次五年规划起草之际,提出这五大发展理念?

因何要把创新升上发展理念之首?因何提开放而未提改革?何为共享?又如何协调?外间会有诸多疑惑不解。按北京智囊圈中的说法,"五大发展"单独均易理解,对其组合而成的释疑解惑,则要把握中国制定"十三五"规划的三大背景。

第一大背景,叫"天花板困境",意思是说,中国持续30年的高速发展,实际上也是粗放式的发展,不仅如过去所言进入"樽颈"地带,实际上已触摸到了天花板。之前智囊曾建言,要以"全面改革"来破局,以"新改革红利"来推进,实际上改革也撞到"天花板"。这才发现,要靠"创新"。

中共领导层要在"十三五"期间,为中国找寻新的出路,目前找到的出路,就是创新。更进一步讲,是创新驱动。也可以说,过去的改革,是"不破不立",现在的创新,是"无中生有"。而这回的创新,不止是原来说的科技创新,或总理*所提的"万众创新",而是包括技术、机制、模式、发展方式的全方位创新。当然,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制度创新,要创出的是"新发展动能"。

第二大背景,叫"陷阱危局"。这个陷阱就是经济学所讲的"中等收入陷阱"。今次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稿的起草过程,较为风平浪静,唯一有争议的,正是有没有"陷阱危局",如有此危局,又如何绕行甚至跨越而过。

由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牵头起草的这份建议稿,一大特点就是直面"陷阱危局",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有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由中等收入升上中高等收入,以及有可能进入经济增长徘徊期的危险,所谓居安思危,在未来五年做好"跨越陷阱"的安排。而"五大发展"理念,几乎个个与"跨越"动作关连,特别是创新和开放。

还有一大背景,就是今次制定五年规划,不仅有特别的国内小气候,还有完全不同的国际大环境。当前全球格局正发生急速变化,而且出现深度调整。一方面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和影响力提升,令中国对全球发展格局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全球格局的变化,又更全面地制约中国的发展。

对此,*在起草"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时,特别要求要"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在这层意义上,谋划中国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每项都对应着全球格局的变化,难怪有接近起草班子中人说,今次制定的是"首个国际化的五年规划"。

还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是*就任最高领导人之后,首次主持制定国家的五年发展大计。规划对国家来说是发展蓝图,对政治领袖来说是治理理念。由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为先,就是*建构其治国理念的核心,由之必将生发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拓展】: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