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家解读中韩自贸协定【完整版】

2023-06-09 16:55:0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半的艰苦磋商,于11月实质性结束。6月1日,双方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协定。协定中、英文本将在商务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发布(网址:http://fta.mofcom.gov.cn)。中韩自贸协定50问仅涉及文本解读,目的是帮助公众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协定。

1、中韩自贸协定有哪些主要内容?

中韩自贸协定除序言外共22个章节,包括初始条款和定义、国民待遇和货物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实施程序、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自然人移动、投资、电子商务、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与贸易、经济合作、透明度、机构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最终条款。此外,《协定》还包括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表、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等18个附件。

2、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总体过程是怎样的?

经过八年的精心准备,中韩自贸协定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谈判。早在2004年,中韩双方宣布启动中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2006年,双方又宣布启动了政府主导的官产学联合研究。直到2012年,双方认为条件基本成熟,正式启动了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双方经过艰苦的14轮正式谈判和若干次磋商,于底实质性结束谈判。

3、两国领导人在中韩自贸谈判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中韩自贸谈判过程中,两国领导人多次表达了强烈的政治意愿,对完成谈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3年6月27日,*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其中就中韩自贸区做出如下指示:"两国领导人再次确认,中韩自贸区的目标应是一个包涵实质性自由化和广泛领域的高水平、全面的自贸协定。两国领导人也对双方就完成模式谈判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表示欢迎,并指示双方谈判团队加强努力,使中韩自贸区谈判尽早进入下一阶段。"

7月,*访韩期间,与朴槿惠总统共同提出"进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谈判"的目标。10月,*总理在意大利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见时,亲自做韩方工作,再次谈到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谈判。

在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下,双方谈判团队终于在11月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前就全部实质性内容达成一致。

4、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最后冲刺阶段是怎样的?

在谈判的最后冲刺阶段,双方谈判团队在各自首席谈判代表带领下,全力加紧工作。两国经贸部长在关键节点直接介入,分别出任各自代表团团长。双方经过昼夜磋商,终于在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前就全部实质性内容达成一致。

11月10日,*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共同宣布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随后,经过近4个月的技术磋商,双方就农产品特保措施、境外加工区等全部剩余技术问题达成一致,并于2月25日完成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金融、电信、环境、电子商务等全部17个领域、22个章节的文本确认,并草签了上述协定。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5、中韩自贸协定在何时何地由谁正式签署?

6月1日,高虎城部长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互致了贺信。

6、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后,将于何时生效?

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后,双方将抓紧履行国内程序,力争于底或初生效。

7、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和朴槿惠总统指出,中韩自贸区在两国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亚洲发展繁荣和全球经济复兴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中韩自贸区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将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中韩两国地理相邻、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建立中韩自贸区后,两国间商业活动和经贸往来会更加自由、便利和规范,这将成为两国进一步发挥经贸合作潜力的重要契机,推动中韩经贸关系实现更大飞跃。

二是将促进中韩经济和产业链的全面融合。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使两国企业享受到更低的关税,拥有更大的共同市场。更重要的是,两国间贸易壁垒的取消和降低将促进两国经济和产业链的全面融合,从而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携手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端迈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新发展。中韩自贸区作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个自贸区,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乃至未来亚太自贸区,走出了重要一步,将对加快东亚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同时,中韩自贸区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韩国"欧亚倡议"构想的重要连接点,对两国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大陆经济融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8、建立中韩自贸区对两国经贸关系将产生怎样影响?

对于全球贸易份额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9位、双边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的中韩两国来说,达成一个高水平、全面的自贸协定将使两国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意味着更低的关税和更大的共同市场,更重要的是,将促进两国产业链之间更紧密的融合和竞争力的共同提升,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9、建立中韩自贸区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韩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和世界第2和第14大经济体,达成一个高水平、全面的自贸协定,建立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个自贸区,这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也将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乃至于未来亚太自贸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加快东亚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10、建立中韩自贸区对我国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自贸区是截至目前我国对外商谈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同时,也开创了几个第一:我国第一次在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中承诺未来将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第一次纳入电子商务等新议题,第一次涉及地方经济合作。中韩自贸区将为我国今后自贸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起到重要作用。

11、我国在对韩贸易中长期处于巨额逆差,为什么还要与韩国商谈自贸协定?

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自1992年建交起就一直存在,这是有着深层次结构性原因的,两国商谈自贸协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解决逆差问题。中韩两国的产业链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从韩国进口中间产品、零部件和机器设备,是我国现阶段国内产业所需要的,这些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在我国加工成制成品后,除在我国消费和回流韩国外,很大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两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应该从全球的角度,客观地看待中韩逆差问题。

同时,就中韩自贸协定关于降税的具体安排而言,中韩自贸区建成后,韩国92%的产品将对我国实现零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额的91%;我国91%的产品也将对韩国实现零关税,覆盖自韩国进口额的85%。这也是一个利益大体平衡的结果,将对促进和扩大中韩双边贸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根据中韩自贸协定达成的安排,双方零关税产品税目将达到90%以上,请问中韩双方其余不到10%没有实现零关税的是什么产品?

中韩两国都各有一些高度敏感产品。经过反复深入磋商,双方最终在确保利益大体平衡的原则下,妥善解决了高度敏感产品问题。从双方降税安排看,中方的高度敏感产品主要是汽车、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等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中高端产品,韩方的高度敏感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水、纺织、汽车等领域。

13、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总体开放水平是怎样的?

从总体开放水平看,中韩双方绝大多数产品和贸易将实现零关税。经过最长20年过渡期后,中国91%的产品将对韩国实现零关税,这些产品覆盖2012年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85%;如再加上部分降税产品,中方参与降税的产品将达到92%,覆盖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91%。同时,韩国92%的产品将对中国实现零关税,这些产品覆盖2012年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1%;如再加上部分降税和关税配额等产品,韩方参与降税的产品将达到93%,覆盖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5%。

14、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降税过渡期是如何安排的?

中韩双方大多数零关税产品将在10年内取消关税。中国71%的产品将在10年内取消关税,覆盖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66%;韩国79%的产品将在10年内取消关税,覆盖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77%。此外,中韩双方部分降税产品基本均在5年内完成协定规定的降税,关税配额产品的配额内税率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降为零。

15、中韩自贸区在制造业和农水产业两个主要领域的自由化水平如何?

从主要领域看,中韩双方自由化水平各有高下。在制造业方面,中方最终零关税产品为"税目90%、进口额85%",其中,10年内零关税产品为"税目72%、进口额66%";韩方最终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97%、进口额94%",10年内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90%、进口额80%"。在农水产业方面,中方最终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93%、进口额56%",韩方为"税目70%、进口额40%"。

16、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在具体产业产品上的自由化情况是怎样的?

具体到细分产业和产品上,中韩双方除少数高度敏感产品外,其他产品均将在过渡期后实现零关税。中方主要高度敏感产品包括部分化工产品、钢材等金属制品、机电产品、农水产品、木材及木制品、纸制品以及少量其他产品。韩方主要高度敏感产品包括部分农水产品、木材及木制品、纺织品和服装、汽车以及少量其他产品。

17、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中,双方如何处理敏感产品?

从对敏感产品的处理看,中韩双方实现了开放水平最大化和高度敏感产品保护之间的比较精准的平衡。中韩两国生产门类都非常齐全,相互之间竞争性较强,因此,双方几乎对各个细分产业甚至产品都有核心关注,双方在谈判中也都寸步不让,因为每一个税目,每一个百分点的关税降幅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最终,双方在确保利益大体平衡的原则下,实现了对高度敏感产品的精准定位,找到了开放和保护之间的细微平衡点。一方面,实现了开放水平最大化。中方除部分化工产品、机电产品、钢铁等产品外,韩方除部分农水产品、纺织品和服装、木材及木制品等产品外,其他非高度敏感产品都将逐步取消关税。另一方面,使真正需要保护的高度敏感产品得到了适当的保护。双方针对各自不同敏感度的产品,通过过渡期、部分降税、关税配额、例外等方式,进行了有区别的妥善处理。

18、在货物贸易方面,产业界应如何看待中韩自贸协定?

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将为两国产业界带来新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全球价值链的逐渐扩展,特别是区域生产网络的日益融合,中韩两国建立自贸区对产业界的好处,不仅体现在更低的关税和更大的共同市场,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相互开放市场,促进两国产业链之间更加紧密的融合和竞争力的共同提升,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因此,产业界应该以更加长远、辩证地眼光,看待中韩自贸区达成的安排,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自贸区带来的机遇,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自贸区提供的成果。

19、在货物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协定对我国优势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中国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看,除服装、有色金属等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中国在部分钢铁制品和电子、机械产品等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建立中韩自贸区更有利于发挥中国企业的已有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巩固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0、在货物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协定对两国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中韩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看,如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中韩双边贸易以中间产品为主,体现出较强的产业内贸易特点。建立中韩自贸区,取消或降低两国间贸易壁垒,有利于两国相关产业实现"强强融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两国的技术和市场,进一步培育和增强两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两国产业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扩大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