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四)

2023-06-12 03:05:02 来源:现代语文网
国家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行动。深入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5个100工程”人才支撑计划、“百千万人才”和“六个一批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全省人才总量达到335万人

(二)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

力争转型发展“五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4600亿元。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极谋划建设全国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丰富“云上贵州”应用内容,推动贵阳建设全国首个免费WIFI城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贵阳呼叫中心建设,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推动电子元器件、软件与集成电路、物联网、视听产品等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大力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实施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苗药进药典进医保。支持现有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新兴医药企业。建设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一批健身养生和职工疗养等项目。完成产值470亿元。大力发展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围绕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大省,以亩产论英雄,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以资源禀赋为前提,加强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技术标准创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电子商务。以园区为载体,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十大文化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标识的文化品牌产品。培育新兴旅游业态,积极开拓高铁旅游市场,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筹办好旅发大会。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培育一批建筑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发展一批建筑业示范县、示范镇。推动建筑业与建材业深度融合。培育装饰石材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立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在抓好煤矿兼并重组的基础上,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毕水兴能源煤化工等基地建设,支持六盘水等地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统筹电源项目建设,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电力行业转型发展,建成一批“四个一体化”项目。加快页岩气、煤层气、风能开发利用。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成投产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巩固扩大白酒市场。优化“两烟”产品结构,做强“贵烟”品牌。深入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壮大特色食品加工业。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重点发展民用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汽车及零部件、能矿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推动服务业配套化。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制定实施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建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

企业是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的基本单元。要把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作为重点抓手,满腔热情为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搞好服务。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支持他们加强要素保障,开足马力生产;对有困难、有潜力的企业,帮助他们破解发展难题,尽快走出困局;对近几年观摩的产业项目,开展“回头看”,协调推动企业投产达产。

(三)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加强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促进我省约3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约500万人就近就地城镇化,改造约450万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城郊村。优化城市结构布局。培育黔中城市群,提高贵阳首位度,壮大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做强县城,做特小城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打通园区、城区和景区的通道,促进产城景互动融合。加强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定功能,因势利导搞建设,让山水、田园、村庄、社区各美其美,共生共荣。增强城镇经营管理能力。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科学安排城镇建设规模,注重城镇风貌设计,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乱铺摊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高贵安新区开发建设水平。用好开放平台,打好生态品牌,抓好中心区建设。突出功能配套,新开工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一批功能性园区和引领性项目。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十河百湖千塘”等一批环境工程。完成投资600亿元。

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在城乡统筹上下功夫。推动“六个小康”与全省基础设施大网络、“5个100工程”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有机结合,解决城乡统筹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县为主体,整乡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改造,在贵州大地渐次铺展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画卷。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善做山和水的文章,保护好溪流、林草、山丘等生态细胞和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等文化元素,传承好传统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产业培育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让更多的游客在乡村坐下来、住下来。在融资运营上下功夫。加大财政投入,密切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建立建营管一体化机制,确保各项设施正常运转、永续使用。

(四)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全力做好“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

千方百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好粮食增产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加快西南粮食城等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三农”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以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做到“接二连三”。积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企业加农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加强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引导和规范,禁止耕地“非农化”。加快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推进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搞好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的再利用,强化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加强疫病防治、质量安全等体系建设。加大农业发展支持力度。确保财政对“三农”投入只增不减。积极发展“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资本,开展人均收入超过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元的“双超村”创建活动。

加快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聚焦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做到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深入推进片区扶贫、整体扶贫、党建扶贫、社会扶贫、对口扶贫,重点扶产业发展、扶基础设施、扶民生改善,加快扶贫开发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转变。坚持“四到县”,整合用好扶贫资金,加强扶贫资金审计。实施扶贫职业技能培训“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

(五)紧紧围绕强基础稳增长增后劲,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

狠抓国发2号文件项目化落实,争取国家“七个重大工程包”项目支持。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投资5800亿元、民生工程投资800亿元、城镇建设投资155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000亿元左右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