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三)

2023-06-12 02:42:26 来源:现代语文网
,围绕突破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民生建设抓投资,加强交通运输体系、能源外送通道、水利枢纽工程和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五大基地”重点规划项目,有效增加农牧业、基本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坚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融资规模。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投资信心,充分挖掘民间投资潜力。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推进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探索建立发展基金、发行债券、股权出让等融资方式,推进战略创新产业基金运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项目,抓好面向华北、东北、华中、华东的清洁能源输出通道及配套电源项目建设,争取电力、油气外送通道项目尽快获批。加快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推进旗县通一级公路和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新开工京新高速临河至蒙甘界、荣乌高速棋盘井至乌海、丹锡高速经棚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和乌兰浩特至阿尔山一级公路改造等项目,公路建设规模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90公里,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700个。加快呼张客专、呼准鄂快速铁路等项目建设,新开工蒙西至华中、额济纳至哈密、白城至阿尔山扩能改造和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推进通辽、赤峰至京沈客专连接线前期工作,新开工铁路里程1800公里、新增运营里程1100公里。加快呼和浩特机场迁建工作,建成霍林郭勒、乌兰察布机场,完成包头、乌兰浩特、赤峰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国家级通勤通用航空试点工作,争取建成一批通用机场。推动文得根、“引绰济辽”、黄河防洪二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乌梁素海和呼伦湖水环境治理,提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着力扩大消费和外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落实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和信用消费政策,培育信息、文化旅游、养老健康、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拓展消费空间。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流通主体,壮大流通产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改造农家店。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落实稳控物价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拓展外需,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境外投资,提高大企业国际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重点抓好境外资源开发、农牧业合作等项目。

(二)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围绕“五大基地”建设,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抓住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化解产能过剩的机遇,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新开工煤制油450万吨、煤制烯烃220万吨、煤制气20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600万千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整合重组,稳定煤炭产量,加快提升煤焦化、氯碱化工、氟化工等产业层次,提高精细化学品比重,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推进煤电冶、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延伸加工率达到30%以上,加快发展陶瓷、光伏玻璃等精深加工建材产品。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发展云计算应用服务和硬件设备制造,抓好奇瑞汽车、北方奔驰重型卡车等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做大总量和规模,打造新的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举,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集中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构建30?50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深入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一批集交易、展示、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以呼和浩特等中心城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城市为重点,积极发展“陆港经济”。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加快组建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旅游企业,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游,加快发展边境旅游,探索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加强国内旅游区域协作。

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认真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国家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搞好配套协作。通过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措施,破解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充分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关键,加强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理论与技术突破。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以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主的激励创新政策,形成各类创新要素充分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三农三牧”工作,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

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1亿亩和8000万亩以上。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玉米、小麦、马铃薯、苜蓿等制种、育种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全面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以上,稳步提高粮食单产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种植业发展。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0万亩。扎实推进“粮安工程”,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保障粮食顺利收购。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乳业、肉牛、肉羊产业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深入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推进牲畜良种化,加快发展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重点围绕乳、肉、绒、粮豆、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联合重组加快培育一批生产加工型、流通贸易型、配套服务型龙头企业,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增收。通过几年努力,打造5个全国知名肉羊品牌,建设5家存栏100万只以上的大型肉羊生产联合体,培育5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领军企业。

加快构建新型农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