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2023-06-19 07:23:44 来源:现代语文网

二、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传统产业产能普遍过剩,依靠一般性地承接产业转移和产能复制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的路子走不通了;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区域竞争由资本争夺向人才和技术争夺蔓延,依靠简单化地铺摊子、上项目以及财政补贴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的路子也走不通了;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增强,依靠低成本资源投入、不顾环境代价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的路子更走不通了。但是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加速并购集中,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入,我们必须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特征,打破简单铺摊子、上项目的传统思路,着力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于高科技、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着力于以优秀人才为重点的各类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奋力走出一条产业层次高端化、城市品质高端化、人才结构高端化相互促进的内涵式城市发展路子。芜湖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又面临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宝贵机遇,只要我们及时调整好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抓住用好各种机遇,超前谋划,精准施策,持续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就完全有条件在新常态下展现新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和“弯道超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并举、城市跨江发展与品质提升并举、改革攻坚与扩大开放并举、推动创新与激励创业并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左右,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实施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推行综合受理、网上审批。落实市、县区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设政府权力项目库和权力运行、政务公开、法制监督、电子监察“四平台”,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基于信息化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行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轨道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诚信制度,建立市县一体化交易体系。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出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改革供销社管理体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推动市县两级企业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常态化服务,实现涉企信息实时在线交换、涉企事项受办分离。推动政务信息化,逐步实现全市公务员“一张网”办公和在线考评。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提高财政支出绩效。严格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民主决策、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制度,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继续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出台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方案、支持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争取设立民营银行、企业财务公司,推进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金融市民卡”服务应用体系建设,争取3家企业首发上市,谋划发行项目收益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争取直接融资200亿元以上。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意见。完成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实行绩效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实施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试点。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争取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试点。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以资本为纽带,加强芜湖港与相关港口的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促进省级以上开发区转型升级,推动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提升通关一体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与合作,加快芜马同城化项目建设,推进芜亳合作共建。围绕主导产业,强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注重引进行业龙头和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机构。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汽车、机电产品出口和高端装备、先进技术、资源性产品进口,培育一批服务贸易企业。加大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二)聚力重大项目培育,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是根本,项目是关键。

持之以恒抓好大项目、好项目的招商落地。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继续集聚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努力以最高效率、最优服务做好项目前期、融资、用地等关键环节的协调推进工作。力争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推动捷瑞新能源汽车、南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华电二期、华讯智慧教育产业园等项目开工,信义电子玻璃等项目建成。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坚持扶优扶强,鼓励兼并重组,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民营经济素质。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推动四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奇瑞、海螺、美的、新兴铸管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器人、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新能源、通用航空等新经济增长点。突出发展工业机器人,并向工业自动化装备、智慧工厂和生活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扩展。提升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向智能家居延伸。加快建设通用航空项目。抓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配套建设充电设施。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启动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服务业。建好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突破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临港产业,加快建设朱家桥综合港口物流园、三山公铁水联运大型物流枢纽、皖江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宇培吉品、三只松鼠、凡臣优品等电商企业发展,建立“阿里巴巴?芜湖产业带”平台,建好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皖南快递产业园。支持龙头企业在社区开设连锁便利店和直销菜店,培育3条特色商业街。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按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科技产业示范区、方特5A景区创建,建成非物质文化博览园、新华联海洋公园和老街一期、大砻坊工业设计文化产业园,加快建设“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欢乐芜湖”品牌,建设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办好第四届中国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第三届中国电线电缆博览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推进农超对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都市型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和档次,重点发展以食品加工和营销为龙头的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农业装备产业,支持中联重机做大做强,打造国际知名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

(三)坚持跨江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强化规划引领。开展港产城融合发展、城市景观风貌、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城市增长边界)研究,启动城市单元整体性控制、内河岸线资源利用等规划,完成至2030年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公共服务设施等主要专业规划。推进县城与市区发展“等高对接”,城市宜居宜业品质与先进城市“等高对接”,争取有条件的县改市、改区。

强力推动跨江发展。围绕现代化大城市主城区的定位,完善江北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等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促进江南江北联动发展。推动江北产业集中区向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区转型。推进大龙湾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支持无为县加快城市化进程,支持无为经济开发区城东园区和高沟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在重大项目布局上予以倾斜。加快商合杭铁路及长江公铁大桥、长江公路二桥、庐铜铁路、北沿江高速、和谐大道、江北大道、通江大道改造、芜合高速公路二坝(长安)互通立交、江北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宝能组团、海螺组团、修正健康饮品产业园、惠普全球汽车云产业基地、巨轮高端装备产业园、博通创业园、长联石油、无为信义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宁安城际铁路及火车站东广场、合福客运专线,尽快迈入高铁时代。加快建设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申运河、铜南宣高速公路、205国道芜南段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芜黄高速、沪渝高速公路峨山路互通工程,启动芜湖宣城民航机场建设。加强岸线资源管理和港口建设,发展多式联运,强化皖江航运枢纽地位。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启动城市交通提升六年行动计划,加快弋江路、峨山路快速化改造,建成7处行人过街通道。实施交通组织优化工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完善城东新区、县城及省级开发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邻里中心示范点。开工建设市区备用水源,实施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坚持统筹规划、成片改造棚户区,发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城市形态的综合效应,完成改造256万平方米。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优化产品结构,合理引导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青弋江分洪道、无为万亩圩口达标、?港闸(桥),开工建设荆方大型排涝泵站、青弋江治理工程,整治城乡水系,确保安全度汛。

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城市生态网络空间的塑造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重视人气商气培育,做好城市重要节点设计,有序引导地块出让,彰显“中西合璧、精致繁华”的城市特色。构建完善的城市路名牌、指示牌、门牌标识系统。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推动市县数字化城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完善住宅区物业管理机制,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改善市容环境。

(四)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人才特区、创业特区

继续实施人才引进培育、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平台建设和人才服务提升工程,面向全球广泛集聚各类人才,广泛吸引企业高管、技术人才、大学生、高校教师来芜创业,争取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0个。打造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省级青年创业园等创业平台,推动校地创业孵化合作,积极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业项目推介会和创业项目成果展。完善创业政策体系,落实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开办费补贴、水电费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政府采购、公租房房租补贴、就业奖励等措施,大力扶持高科技创业活动和新业态培育,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快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政策性担保、财政补贴一体化的创业支持体系,继续在落户、就医、子女上学、购房等方面给予最大便利,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积极落实各级鼓励创新的政策,完善我市配套措施。统筹推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争取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鼓励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和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导入优质科技资源,加强协同创新。争取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鼓励专利创造和运用,推动专利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五)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实施一批减排重点项目。治理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对重污染企业实行搬迁改造。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和企业减排技术改造。坚决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计划。抓好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加快建设餐厨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市区污水管网统一管理。

实施90个节能重点项目。加强能源消费增量和消费强度控制,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进中电国际(芜湖)环保电厂、无为丰原生物质电厂、华电福新能源风电场、绿洲垃圾焚烧发电厂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强化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和用地监管,开展低效和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绿色建筑。

实施园林提升工程,新增绿地400万平方米,新建绿道80公里,建设管理好神山公园。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实行新增林地往市区、镇区和居民点集中,完成造林11万亩。支持芜湖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支持繁昌县实施生态强县工程,支持芜湖县、南陵县争创国家级生态县。科学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计划投入91.6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管理水平。

继续打造教育名城和皖江医疗中心。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办分校、一校多区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争新增教育集团5个,新增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5个,新增结对帮扶学校(幼儿园)50对。支持在芜高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90%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大力引进高水平教育医疗资源。优化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改进计生服务。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活动,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建设人力资源公共实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和高校就业联盟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城乡低保管理。重视做好扶贫工作。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开展中国梦、中国道路、*的宣传教育,凝聚全市人民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城乡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打造文艺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地方志事业。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健全诚信“红黑榜”制度,培育诚信文化。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完善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完成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投资养老服务业,探索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管理模式。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开展环境气象监测与服务,启动防洪保安气象工程。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履行权利和义务,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推进政社分开,引导社会组织在人员、场地、财力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脱钩,更好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坚持诉访分离,实行逐级走访,推行阳光信访,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推进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提高防灾减灾、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及特殊人群管理。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安水平,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深入推进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和为民服务中心(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增强全民国防、人防意识,支持驻芜部队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