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三)

2023-06-14 10:06:23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力度,认真实施好省、市37项民生工程。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水平。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1306套,基本建成18630套。扎实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持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革城市公交、出租车运营体制,提升运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方便市民出行。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大众创业,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促进代工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切实抓好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军队随军未就业家属、复退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工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全面建立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实现低保与社会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高度重视养老问题,重点做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7类“老字号”群体、上岸定居渔民生活保障工作。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工资标准并建立正常调整和增长机制。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认真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实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支持贫困县区培育优势产业。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大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培训,增强群众致富能力。继续推进金寨“5+1”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八)构建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培育和践行*,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市“两馆一院”,健全县“两馆一场”,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品牌工程,推出一批更多体现六安特色的文艺作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大力发展新闻广电出版事业。认真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县(区)年度验收任务;推进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市级统筹和大别山职教集团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强化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工建设市体育场馆。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扎实做好统计、物价、气象、人防、地震、对台、地方志、档案、残联、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建立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就地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切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打造平安六安,加快建设城区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工程;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正当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六安发展新跨越,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强化法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大力弘扬*精神,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引导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时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能力。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执法。健全政府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做到依法依规、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终身负责。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着力改进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真正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控制各类检查评比;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政务服务业务及电子监察三级联动项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大机关效能跟踪问效力度,继续推进“电视问政”、“万人评科长”、“社会评窗口”工作,大力整治“庸、懒、散”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以反腐倡廉实效取信于民。规范招投标秩序,严格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大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专项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廉洁自律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注重以身边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前进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六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幸福六安建设而努力奋斗!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