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2023-06-12 11:35:50 来源:现代语文网

二、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立了“万亿倍增”的新目标,提出用七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由一万亿向两万亿跨越。是向“万亿倍增”目标迈进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非常重要。

当前,武汉的发展已步入上升通道,我们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更具有跨越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内需等战略,为处在战略交汇点上的武汉,提供了难得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接挑战、锐意进取,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把武汉的事情办得更好,把我们的城市发展得更好!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支点之点”,突出运用改革方法释放发展潜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突出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突出完善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江城,突出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上述指标是我们在科学分析后确立的,是我们期望的发展目标,是增强信心、稳定人心的目标,更是提振全市干部群众精神的目标。我们立足于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在武汉发展的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实实在在的增长。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基、两业并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谋划推进“工业倍增升级版”。牢牢扭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制订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100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投资突破3000亿元。确保东风雷诺、东风新能源汽车、格特拉克变速箱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武汉天马二期、东本三厂、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二期、金发科技、圣德利薄膜太阳能电池、武桥海工装备基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武汉华星光电、长飞科技园、华为光电子生产研发基地等投资5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提升工业倍增发展区承载功能,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建设。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重点推进300项技改项目。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

加快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促进服务业加快融入互联网时代,大力发展研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智能物流、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推进金融创新,引进金融机构8家以上,新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3家,推动8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发展现代物流,加快“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完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整体配套功能,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展会。深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努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积极申报“世界工程设计之都”。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推进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5A景区创建工作,实施两江四岸核心区趸船码头综合整治、景观亮化提升等工程。支持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突出高端定位、总部优先,加快建设武汉中央商务区、汉口沿江商务区、武汉中央文化区、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武汉国际博览会展区、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支持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申报开展“国家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

(二)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先导,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活力源泉,是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强大动力。抓紧推出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扩空间效用明显的改革开放举措,充分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覆盖,分行业组建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制订公共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计划。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创新政府采购方式,探索实施通用类货物“商场供货(含电商)+网上竞价”采购。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行“宽进严管”,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有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

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建设内陆经济开放高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模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充实招商引资重点目标企业库,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各中心城区至少引进1个投资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各开发区和新城区至少引进1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以上,招商引资总额增长30%以上。实施外贸转型工程,外贸出口增长6%以上。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加强与港澳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提升对外开放功能。拓展国际大通道,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3条;开通武汉至日韩近洋航班;提升中欧(武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水平。力争获批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提升铁路口岸开放功能。加快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和先行先试工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外国领事馆区建设,做好英国领事馆开馆服务和美国领事馆开办签证协调工作。推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10个以上。扩大“双谷双城”合作,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城市的交流互动。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推进国际化示范街区建设。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完善阳逻港集疏运体系,深化与长江流域城市航运合作。大力发展临空临港产业。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深入落实全省“两圈两带”发展战略。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