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全文)(三)

2023-06-17 12:13:32 来源:现代语文网
营销。运用“敲开核桃”的方式,对服务业进行解剖分析,支持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制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和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律师事务、会计审计、知识产权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把旅游业作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好客山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公共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生产、消费、流通、环保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新一代信息产业、新材料、海洋开发、基因工程、节水灌溉、清洁燃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调动高校、研究机构和各个领域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项目同实际生产对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联结通道。努力实现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新突破,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的同时,增加其文化元素的价值,使创新成果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注重主导资源配置向注重市场监管和平台建设转变,从选拔式、分配式扶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资助转变。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健全对人才的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获得合理合法回报,使做出创新贡献的人“名利双收”。

强化生态环保倒逼作用。严格执行逐步加严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超低排放技术推广、建筑扬尘整治、加油站清理整顿等工作,继续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力度。深入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着力解决污水直排问题,省控重点河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继续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全覆盖。设区城市全部建成餐厨废物处理和利用设施。加大植树造林、荒山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林木覆盖率。

推进转型升级过程中,着力用好以下政策工具:一是打破行政垄断。政府要把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是广泛开展行业对标挖潜活动,加快缩小与国内外标杆企业的差距。三是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尊重各类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人,对他们要相敬如宾,热情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实施好创业创新工程,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提高青年人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五是大力推进标准建设,积极探索“山东标准”,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创造更多山东品牌。六是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扎实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问题。七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完善“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工作机制,推动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利用,提高各类土地使用效率。八是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支持各类投资者公平参与并购,实现企业再生和产业升级。

五、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是促进改革和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必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韩、中澳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机遇,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胶东半岛要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鲁北地区要积极参与首都经济圈建设,鲁南地区要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鲁西地区要加强与中部省份的互联互通。全省都要高度重视“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支持和引导好县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草根企业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开展跨国合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快提升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竞争力。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进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推行主题招商,引导外资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引资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以项目为中心转化为以人才和人才团队为重点,把“给优惠政策”转变为“搭创业平台”,从建设开发园区过渡到创造国际水准的工作环境。完善境外投资布局,推进境外合作园区建设,优化外派劳务结构,加快建设对外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增强国别和地区风险意识,做好市场风险评估预警,提高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学习和尊重当地的法律、政策、文化、习俗,要特别注意投资地的人口就业和环境保护,真正实现多方面的互利共赢。

推进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方面对外开放。加快外事工作转型发展,强化为基层、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服务。统筹谋划和推进全省对外交往活动,在省市友城框架下推动县级友城结好。组织好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与兄弟省区市的务实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抓好全国知名民企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成果的跟踪督查,协调解决项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签约项目顺利落地,尽早发挥效益。

潜心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投诉求助处理和督办机制。完善口岸管理体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破除投资审批、外汇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障碍。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试验成果,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青岛自由贸易港区申建工作。

六、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民生保障

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建设、基层集体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种专业协会和志愿者组织等中介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和服务中心。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确定合理工作半径,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村企分开、社企分开,逐步剥离社区和居委会经济职能。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地社会,继续办好我省为新疆、西藏和青海设立的高中班和其他培训项目。

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施群防群治和网格化管理,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的利用水平。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搞好征地、拆迁、环保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调解体系。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属地管理责任,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动,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以食安山东建设为引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着力治理餐桌污染。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困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扩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资源。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继续提高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建立多渠道筹措高中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省属普通高校和职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