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精准扶贫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3000字

2023-06-06 23:17:55 来源:现代语文网

 【乡镇干部精准扶贫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1】

  召开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回顾前一阶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特别是8月27日全县精准扶贫推进会召开以来,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整体上推进顺利,完成了153个贫困村、11.43万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了扶贫规划和帮扶措施,落实71个工作队驻村帮扶,累计捆绑投入4.15亿元资金用于精准扶贫,三年实现稳定脱贫4.38万人。紫阳先后被列为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电商扶贫试点县和首批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特别是我县产业扶贫的做法受到省市肯定,探索了我县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

  成绩有目共睹,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贫困底子不清、信息不实。归纳起来有六类问题:贫困户“漏登”问题。贫困户信息未整户录入,系统建档人口与农户实际人口有误差,存在漏登及不准的问题。少数镇村还有平衡关系、平均分配的现象。贫困户“错登”问题。一些建档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及收入状况不符合贫困标准。脱贫户“误脱”问题。部分在册贫困户没有得到有效扶持,生产生活条件也没有较大改善,达不到稳定脱贫标准,但被确定为当年脱贫户“误脱出局”。致贫原因与实际“脱节”问题。一些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界定不清,与家庭实际状况不符,出现致贫原因与实际“脱节”现象。政策与需求“脱靶”问题。系统录入信息与村户实际情况不符,导致规划项目与实际需求出现“脱靶”现象。档案资料信息基础薄弱问题。少数镇村存在纸质档案不完整、贫困户手册发放不按时、往年信息更新和当年信息采集不及时、扶贫项目库不健全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扶贫资金投放以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情况为基础,我县虽然已经开展了贫困户摸底工作,但与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要求还有差距。二是规划水平不高、措施不准。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三年脱贫规划、年度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没有紧扣“脱贫”和突出“精准”要求,分析致贫原因不准,编制规划脱离实际,项目计划难以落实,帮扶措施流于形式,为下一步工作埋下隐患。三是工作责任不实、配合不紧。有的镇认为扶贫是包村部门和驻村工作队的事情,履行精准扶贫主体责任不到位,研究工作不深入,解决问题不积极,推进工作不主动,当“甩手掌柜”,做“表面文章”;有的部门和驻村工作队认为扶贫是“副业”,是扶贫部门的事,单位“一把手”只安排、不检查,分管领导只分管、不到村,联户干部只挂名、不入户,履行包帮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力,应付差事;一些镇与联村部门、驻村工作队缺乏有效衔接和沟通,个别镇甚至互相推诿、相互扯皮,工作推进慢、效果差。尤其是公车改革后,一些干部对安排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找借口,没有车坐就不下乡、不入户,影响工作开展。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镇和部门,但必须引起大家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各级党委、政府是扶贫工作的责任主体,无论是哪个部门驻村帮扶,各镇、各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四是思想观念不转、进展不快。有的镇和部门开展精准扶贫沿用“老一套”,习惯搞“慰问式”、“救助式”、“输血式”扶贫,满足于给点资金、献点爱心;有的单位对新时期“大扶贫”格局认识不到位,对整合资源不积极、捆绑项目不到位,工作进度滞后于计划要求;个别镇、部门责任心不强、要求不严,对承担的精准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管理不到位,工程设计、项目投资、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把关不严,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缺乏监管。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中央做出“四个全面”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围绕精准扶贫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在贵州考察期间,先由汪洋副总理带领6个省区市党委书记,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别调研了毕节一个县,随后*亲自率领4个政治局委员、7个省区市的党委书记参加调研,总结出基层扶贫工作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和瞄靶子、梳辫子、结对子、理路子、想法子、找票子、甩膀子、强班子、凑份子、造册子的“十步十子”工作法,提出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等一系列具体要求,为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去年年底,中组部、国家扶贫办出台《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对扶贫重点县、生态脆弱区和限制发展区,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贫困人口减少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为主要内容,取消GDP考核。同时,国家正在制定出台贫困县“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规定,明确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国家确定的贫困户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我省确定的贫困户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75元。从目前情况来看,贫困是我县的基本县情,全县还有153个贫困村、9.95万贫困人口,这些都是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根据省市安排部署和有关要求,全市扶贫任务重的汉滨、紫阳、岚皋和白河四个县在2020年实现脱贫。按照这个计划,全县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平均要脱贫近2万人,随着有条件、有基础的贫困户陆续脱贫,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如果我们不按时间节点完成年度扶贫任务,到2020年还有贫困村没有脱贫,不光影响全县,更会拖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后腿。根据最近了解的情况,省上可能将全面脱贫的时间提前到2019年底,我们现在的脱贫规划还有可能调整,工作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各镇各部门务必算好时间帐、任务帐,切实增强扶贫攻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精准扶贫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握关键节点、狠抓关键环节,自加压力,苦干实干,扎实做好扶贫工作,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

  二、明确任务,夯实措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当前,扶贫开发正处在关键的机遇期,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十大任务之一单列出来,本月中央将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届时将会出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兜底扶贫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我们只有把基础做实、准备做好,才能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去年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全县3.5万户11.43万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编制了扶贫专项规划,这些都是重要的工作基础。现在关键是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盘清底子,做好规划,进一步夯实基础,紧扣“精准主线”,推进精准扶贫。

  (一)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做好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和实现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把贫困识别建档立卡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一号工程”和打好攻坚战的“第一战役”,确保“首战必胜”。“十三五”期间,中央将安排资金6000亿元,解决300万户100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问题,初步分配给我省120万人的搬迁指标,占全国指标的九分之一。作为安康继通村公路建设之后,面临的又一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移民搬迁现在上升到国家层面,机遇更大、资金更多。但这笔资金只能用于补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果我们基础工作不实,国家就不会安排资金。今年国家审计署审计广西马山县时,发现该县虚报脱贫人数,有3119人不符合建档立卡标准。国务院扶贫办为深刻汲取广西马山县数据失真事件教训,10月初由刘永富主任亲自带队,在全国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核查工作,我市旬阳县被随机抽查。11月7日国务院督查组随机抽查我县蒿坪镇扶贫工作,先后到双星移民安置社区、森林村入户走访,核查我县贫困户对象是否真实、搬迁政策是否落实、驻村工作队是否到位、驻村扶贫成效如何。蒿坪镇森林村工作较实,抽查没有出现问题,给全市争得了荣誉。但蒿坪镇其余的村是不是都能达到森林村的水平?其他镇的工作如何?能否达到甚至超过蒿坪镇的标准?对照中省要求,我们摸底统计的扶贫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机制实不实,资金使用对不对,指标数据全不全,脱贫成效真不真,大家心中有数。我们的基础工作不牢靠,系统数据离“精准”的要求还有差距,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从村组入手,逐户、逐村、逐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望”,11月底前务必全面完成。一要全面开展“回头望”。会后,各镇要迅速组织包组联户干部,整合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成立工作组,采取“菜单式核查、点位式推进、问责式督办”的办法,对照贫困村、贫困人口明细表和建档立卡核查标准、问题清单,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数据信息进行逐一核实,发现问题逐一登记,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各村贫困对象必须由各镇联户干部负责核查,按照“谁核查谁负责、谁到场谁签字”的要求,与核查对象在门前合影。对经过“公示公告”核查认定的信息,由各镇将相关信息和影像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各镇镇长、分管副镇长和扶贫办主任必须亲自上手,分别带头完成1个村民小组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摸底核实工作。尤其要核准兜底扶贫对象。各镇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级上报、审核认定的建档立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这次核查确定的贫困人口,将与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紧密结合,如果核查不实,必然引发矛盾,影响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希望大家高度重视。二要加强培训指导。县扶贫局要通过召开培训会,讲清建档立卡工作的程序、要求和下一步督查评估指标。会后,各镇也要对参与核查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县扶贫局对各镇上报的贫困户信息、贫困村脱贫需求项目要严格审核把关,凡发现信息不实、不准,必须派人现场二次核实,迅速甄别纠正。三要加强督查。县上成立建档立卡“回头望”工作督查组,由县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督查组原班人马按照分工,采取国务院扶贫办在旬阳县抽查的办法,在11月底前对各镇建档立卡“回头望”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倒查核实,并将建档立卡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年度考核。

  (二)精心谋划编制“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扶贫规划既是精准扶贫的决胜方略,更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县扶贫局要牵头组织各镇和相关部门,精心编制全县“十三五”扶贫相关规划,坚持“行业规划突出村、专项规划突出户”的原则,按照5年153个贫困村、9.9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以村为单位算好“脱贫帐”,以户为单位算好“越线帐”,统筹规划编制和项目落实,做到目标准、分类细、融合深、衔接紧。一要仔细编制《专项扶贫实施规划》。各镇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移民搬迁和转移就业为重点,以社会扶贫为补充,以兜底扶贫为保障,依据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做好扶贫项目到户规划,突出实现收入、住房、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将帮扶措施规划到户。在项目确定上,要坚持“户为基础、村为单位,倒编项目、逐项对接”的原则,一个村一个村定项目,一个镇一个镇严审核,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搞对接,确保项目到村到户、责任到人头。二要精准编制《行业扶贫实施规划》。各镇要以贫困村为单元、以行业部门为依托,对照贫困村脱贫六项标准,按照“缺啥补啥”的要求,重点做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规划。要以本次建档立卡“回头望”进村入户调查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全县贫困村的致贫根源和建设需求,编制好贫困村项目规划,于12月10日前将到村项目规划表报县扶贫局汇总。县扶贫局在编制行业扶贫规划的同时,要做好与县发改、交通、水利、电力、农业、住建、卫生等部门规划的深度融合,做到纵向对口、横向对接、意向统一。三要科学编制《片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县扶贫局、发改局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突出制约全县发展瓶颈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五大领域建设项目规划,编制《片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要加强与上级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更多项目挤进中省对口规划盘子。

  (三)扎实做好当前扶贫重点工作

  突出安居抓搬迁。一要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从近期督查的情况看,全县移民搬迁总体进展较慢,规划57个安置点,计划安置5100户,截止10月底,开工建设43个,开工率75.4%,还有14个安置点未进入房建基础施工。相关镇要夯实责任,倒排工期,加快节奏推进安置点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安置任务。尤其是房屋主体未开工建设的14个安置点,有关镇要找准问题症结,尽快开工建设,确保达到时序进度。要加快集中安置点建设收尾工作,积极做好迎接省市考核和房屋竣工验收准备,确保顺利达标验收。二要突出重点群体。危居特困户是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硬骨头”。按照省市要求,全县危居特困户必须在明年年底前全部搬迁。今年6月19日,县上对危居贫困户摸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但个别镇不注重前期摸底,致使特困户搬迁工作进展缓慢。各镇要高度重视,加快“交钥匙”工程建设。三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我县下达的49个挡护工程目前仅完成17个,完成率34.7%;道路工程完成7处,排污工程完成5处,河堤工程完成11处,供水工程完成7处,供电工程完成5处,其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均未启动实施。过去都认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慢是招标的原因,但从现在情况看,问题在于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的管理不到位,签订合同后不开工,也不督促开工建设,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监管处置不力,工程安全隐患突出。各镇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必须亲自上手,深入工作一线,现场破解难点,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工程建设。四要加强工程管理。移民搬迁工程是积德行善的德政工程,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就是缺德作恶。有些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尤其是河堤工程、挡护工程质量较差,有些工程不仅没有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反而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比如,施工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就地取材使用没有棱角的河滩石和粗砂;不按规程操作,水泥配比和搅拌不达标;施工随意性大,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出了问题,责任谁都承担不起。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每一个安置点必须逐一落实镇领导和干部作为甲方工程监管人员,各镇镇长要亲自包联一个安置点,必须将工程质量牢牢抓在手上,确保质量合格。

  围绕增收抓产业。经过多年扶贫开发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户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一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各镇要立足贫困村资源条件,积极引导贫困户培育优势产业,重点要抓好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五大特色种植业和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增收有门路。有条件的贫困村要建立产业园区,突出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引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与贫困户建立产业连结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支持贫困户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经营,实现“土地出租挣租金、入园打工挣工资、入股参股挣红利”。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焕古镇在产业发展中先后引进了两个茶叶企业,带动了周边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做法非常值得大家借鉴。产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必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二要促进转移就业。要继续围绕建筑劳务、电子商务、修脚浴足、特色烹饪、茶叶加工五大领域,加大订单定向免费技能培训力度。各镇、各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组织输送充足、合格的生源,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要抓好扶贫试点工作。要抓住金融扶贫试点、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和电子商务扶贫试点难得机遇,用好扶贫试点资金和政策,积极探索更多更好的扶贫路子。县扶贫局、县金融办要进一步完善全县金融扶贫试点工作方案,加大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用好金融扶贫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完善政府引、企业带、协会联、干部帮、群众干“五位一体”的产业化扶贫工作格局。要以富硒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挖掘和开发优质网货,组织有条件的群众开办网店,探索一店带一户、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等不同的发展形式,解决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问题,多途径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刚才一些镇在发言中,指出当前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少,缺口大,如果用好金融扶贫政策,就能解决贫困户、龙头企业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县扶贫局要尽快到石泉县等地方考察金融扶贫做法,搭建金融扶贫的平台,解决融资担保、风险共担、资金投放效益和贴息资金来源等问题,充分发挥金融撬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作用。

  积极拓展精准扶贫新途径。要坚持以兜底扶贫为重点,全面落实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以及医保、社保、五保、残疾人救助等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特殊困难群众兜底脱贫,努力实现“能扶的富起来、该保的保起来、有病的好起来”目标。当前要重点做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把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努力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加快推进青中村扶贫工作。城关镇青中村是省委副书记胡和平的扶贫联系点,年底要接受检验。青中村扶贫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全县整体扶贫工作的形象。今天是11月9日,到年底只剩下50多天时间,公路能否修通、安置房屋能否竣工、年度脱贫任务能否完成、产业培育能否达到规模,要靠大家奋力冲刺、攻坚克难。城关镇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夯实措施、加强配合,确保全面完成青中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

  三、夯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困难多、压力大,各镇、各部门必须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敢于担当重任、善于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善始善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夯实责任。精准扶贫工作各镇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各镇书记、镇长对辖区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要亲自带头进村入户调研,亲自谋划部署工作,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抓精准扶贫上。要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镇、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参加的帮扶协调会议,总结交流上月帮扶工作,对后期帮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包联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承担起本单位及干部联村联户的脱贫责任,带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纵深开展。县扶贫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参谋助手作用,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实施、督促指导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统筹好政策、人力、资源等各种要素,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二要严明纪律。驻村工作队要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自觉接受所在镇的领导,一心一意驻村帮扶,每年驻村必须达到220天以上,做到不脱贫不撤人。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局要不定期对部门包村情况、工作队驻村情况、干部帮扶效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不守纪律、敷衍了事的,查实一起通报处理一起,严肃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个人的责任。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检查与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扶贫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要实行“零容忍”,坚决处理到位。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