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2023-06-02 05:21:1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和压力更大,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科学看待新常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根本取向、基本路径和原则遵循,自觉按照“八个更加注重”要求谋划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扩大多方面对外合作,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宝贵机会,不断拓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所蕴含的巨大增长空间,进一步发挥我市良好的生态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以有效的科学举措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线,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稳中求进,落实“11331”发展思路不变,推进“六年并进”、“六城同创”不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产业提升、城市提升、交通提升、环境提升、民生提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建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聚焦市本级工业发展。用好国家级开发区品牌,支持市开发区开展“项目攻坚大会战”,加快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确保签约项目80个,新开工、竣工工业项目22个和20个,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财政再注入5000万元,做大市工投公司和担保公司规模。加快推进中鼎动力新型发动机、集瑞联合重工专用车、司尔特硝基复合肥、宣城海螺粉磨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国投宣城电厂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继续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对接,力争特种车辆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项目落户我市。开工建设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联盟研发基地。深入实施“千百万”工程。重点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力争实现产值占比达45%左右。实施“双百”重点工程,新开工、投产项目各100个,确保工业投资增长13%以上。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力争实现产值超10亿元25户、超亿元36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0户。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新注册民营企业3000户、个体工商户10000户以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争创国家级1家,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和14%左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20件。推进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争创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深入实施商标发展和质量强市战略,加大企业商标和名牌产品培育力度。

突出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打造文化旅游龙头。强力推进敬亭山旅游度假区5A景区创建,加快环山南路、北路和敬亭诗径、石涛文化园、韩愈文化园、中华诗词文化博览园、太白文化民俗村改造、林相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举办第七届中国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和第二届敬亭山“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安徽国际旅游商品直销中心建设。加大文教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力度。促进全域文化旅游发展。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制定行动计划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推进28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建设,创建4A级以上景区2?3家,支持太极洞争创5A级景区,力争龙川国家风景名胜区获批。培育和扶持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宣传营销,强化与长三角地区文旅联动。推进带薪休假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以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健康养生基地为重点,以打造全国健康养生示范城市为平台,加快发展健康休闲养生养老产业。

提升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科学规划、整体开发,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城市特色街区等。充分发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和引导作用,加快限上商贸企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发展。加快双桥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力争新塘羽绒产业园建成投产,确保联邦物流、冷链物流、林泰物流等项目投入运营。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壮大电商主体,促进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探索跨境电商试点。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继续做好粮食最低价收购工作。加快林特产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现代烟草农业模式。稳步提升茶产业。大力推进油茶产业致富工程和竹产业提升工程。新建1000亩市区保障性蔬菜基地,争创4个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加工产值增长12%以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技推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实施皖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投入运行。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新增“三品一标”认证数30个以上。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和“主食厨房”工程,切实做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

(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

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特色。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环南漪湖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敬亭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等修编,开展港口布局、宁宣产业园等专项规划研究。出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加快市区164个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0亿元。续建、新改建77条城市道路,开工建设宛陵路跨宛溪河大桥、青弋江大道跨皖赣铁路立交桥、宛陵湖西湖河叉工程和宛陵湖东湖等项目,加快北门棚户区改造、宛溪河综合整治二期及周边棚户区改造、合工大宣城校区三期、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市图书馆、规划馆、体育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国防动员训练基地等投入使用。实施并完成谢?楼维修工程。稳妥推进彩金湖新区建设。启动档案馆和阳德路改造、文景路、水阳江大道闭合段北桥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市体校、游泳馆。做好科技场馆项目前期工作。

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城镇协调有序发展。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国重点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联系畅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增强县城的区域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12个全国重点镇建设,加快实现“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重点城镇集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向中心村以上社区集中”,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加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坚持“点、线、面”同步推进。巩固9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成果,抓好今年5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打造10条左右美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巩固农村清洁工程市场化改革成果,推进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加强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完善村民自治和群众参与机制,健全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制度。

深化交通建设会战,加快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继续开展交通建设会战年活动,建设项目80个以上,在建公路里程超过800公里,完成投资突破80亿元。推进宣狸、溧广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宁绩高速鸿门互通工程,宁千、宣南铜高速完工,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7公里。推进11条一级公路建设,完成S322宣泾和G205泾南一级公路建设,新增一级公路80公里。完成国省道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各100公里。完成芜申运河郎溪段及定埠港建设,加快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和宣州综合码头项目建设。确保郎溪客运总站建成使用,完成宣城客运总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绩溪客运站。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5座。全力保障合福铁路开通运营。做好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芜湖至宣城段、杭黄铁路征迁服务工作,推进宣城火车站建设。开工建设商合杭铁路,力争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宣城至绩溪段开工建设。推进巷口桥铁路物流中心等项目。

加强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发展的保障条件。全面完成关庙水库、清湘湖水库和宛溪河城区段防洪、敬亭圩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开工水阳江生态蓄水工程、城东联圩济川段除险加固、青弋江治理等项目。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启动水阳江中游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八小工程”建设。续建、新建12个110千伏以上主电网工程,竣工投产10个。加快宣州区配电网架建设和县域农网升级改造。启动准东至华东(皖南)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前期工作。加大全光网络集镇和行政村建设。完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建设。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发展动力

着力项目提质提效。高质量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储备重点项目500个以上,力争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的项目数不少于“十二五”;争取国家、省补助资金不少于上年。实施重点项目400个以上,确保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比率保持全省前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确保“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9%。认真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加大土地报批和征迁力度。

切实推进招商合作。积极采用PPP等模式,推出一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科学统筹招商引资工作,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明确主攻方向,细化招商目标企业导引图,增强招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专业招商力量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扩大委托招商。加大与中介机构、重点商会、行业协会合作,强化以商招商。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优化完善投资发展环境,扩大与境内外多种形式的合作,确保新引进重大项目55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1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加快推进社会融资。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增幅高于全省水平,力争直接融资超过上年规模。积极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加强银政担合作,提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水平。积极争取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资金,争取省级资金对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注资。力争首发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3家。强化金融产品和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加强银行间市场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商标质押融资等工作。继续推进“城市一卡通”工作。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对财金工作统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中心城市发展活力

以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与宣州区、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完成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市与宣州区、市开发区财税体制。做好生活服务等行业“营改增”扩围工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企业登记改革举措,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继续加大非行政许可、前置审批条件清理,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市县两级全面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研究制定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意见,编制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完善招投标监管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农房登记发证试点范围,稳妥推进农房抵押流转。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宁国、宣州、广德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申报国家级改革试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重点落实与南京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宁宣产业园前期工作,强化与区域内各城市的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继续实施“双百”工程,培育壮大外贸企业。发挥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服务平台作用,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通关、报检等便利化条件。推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市本级保税物流仓库项目。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国际市场。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魅力

开展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申报国家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力争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验收。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9.1万亩,建设森林示范长廊30公里;力争创成国家森林城市,郎溪、泾县、旌德成为省级森林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和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评估。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力度,严格项目审批准入,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推行市政府委派环保督查员制度。继续开展环保“绿剑”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化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强化河道采砂监管。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快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强化秸秆禁烧工作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环境管理。推广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水管网、截污设施建设,确保按期建成、正常运行。

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文明市创建统揽城乡文明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支持宁国、绩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城)。持续推进“三线四边”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和“三车”整治工作。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市容提升工程,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综合管理新模式,整治沿街建筑立面,加强市区公厕、停车场建设与管理。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大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力度。推进*“四大工程”,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合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