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片心得体会

2023-06-11 22:56:2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中纪委宣传部联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全国观众见面,以下是现代语文网小编整理的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片心得体会一

1月3日晚,中纪委宣传部联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全国观众见面。这是继10月第一季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获得极佳传播效果之后,中纪委推出的又一反腐力作。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

纪委都是监督别人的,谁来监督纪委?这个问题,王岐山曾经多次提到,所以又被称为“岐山之问。”反腐大片第二季,聚焦于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的“老虎”,一方面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宣示了纪检监察系统绝不护短的决心。“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在高压反腐的同时,自己不能被蛀虫腐蚀,以至于形成“灯下黑”,自身出现问题。纪检监察系统的党员干部,还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忠诚于党和人民,打造一只反腐铁军,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制度化反腐进入纵深发展,国家监察体制进入实施阶段的今天,推出反腐大片第二季,目的正是要提醒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制度反腐固然重要,但制度是由人来运作的,个人的廉洁意识对于制度改革的成败,同样至关重要。

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体现着反腐败斗争“步步为营”的扎实方略。不敢腐,是拍蝇打虎后产生的强烈震慑;不能腐,是机制与监管健全后的无法“伸手”;不想腐,是理想信念根植于心后的自律坚守。无论是《永远在路上》,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其中“落马主角”的境遇和现身说法,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将会产生不敢腐的强大震慑。那些曾经的高级干部被严肃处理,表明制度与监管的篱笆已然扎紧,不能腐的新常态正在形成。但也要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仍须持续加力,实现不想腐离不开“永远在路上”的持之以恒。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击碎了“灯下黑”的幻想,印证了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片心得体会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包括纪检监察干部在内的所有党员干部只有敬畏纪律,才能守住纪律;党员干部只有敬畏法律,才能执行法律;纪律和法律是有机的结合体,纪检监察干部岂能不知道其含义而违纪呢?无数案例表明,党员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大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肯定,反腐败记录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播出,必将在党员干部中引起更大的震撼和反响。常言道: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从中纪委自清门户,严肃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刚性的纪律面前,保持敬畏,不但是国之所望、党之所责、民之所盼,也是党员领导干部自我警戒、自我保护的需要。只有把敬畏纪律当成一种认识态度和价值追求,才能自尊自爱,有所作为;只有把敬畏纪律看成一种界限、一种规范,才能自警自省,有所不为。

正如片中所播放的广东省原政协*朱明国落马后自我反省:“过去是信任就没监督,一提要有人监督,就觉得组织对我不信任、领导对我不信任。其实有人监督、有人看是福,没人看、没人想看、没人敢看是祸”。

执纪者自身绝不能置身于纪律红线之外,监督者自身绝不能成为监督的盲点。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实践中,需要我们坚持挺纪在前、纪严于法,在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上下实功、使实劲、出实招。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努力在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播出,必将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奋进。作为一名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党纪法规,熟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做到知纪、懂纪、遵纪,变“要我守纪”为“我要守纪”,真正把强化纪律意识作为一种思维和工作理念确立起来。其次,要注意日常习惯的养成,自觉把纪律养成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遵纪守纪实践中得到纪律锻炼,真正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再次,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严格按照党的各项纪律,管理好自己、下属和家人,把纪律、法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无论掌权还是不掌权,无论是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都要言行一致遵守党的“六大纪律”,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努力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和赞誉。

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片心得体会三

刀口向内,首先是由纪委的工作性质决定的。监督执纪问责,事关干部的前途命运,用纪检干部的话说,“这个是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的一个权力”。在许多干部那里,“不怕种树的,只怕烧山的”,轻易不敢“得罪”纪检干部。这种职业特殊性,使得纪检干部容易成为腐败分子围猎和拉拢的对象。在这部专题片中,个别纪检干部落马的一个原因,就是利用手中的执纪监督权与官员和商人串通一气、牵线搭桥。显然,监督者手中的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同样可能任性地去谋求私利。

监督执纪者,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党对这个问题历来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纪委要做好自我监督,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谁来监督纪委”问题,三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五次全会上要求纪检机关“清理好门户”,六次全会上要求“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执纪者要做遵守纪律的标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为全面从严治党做了思想动员,更为纪检监察干部树立起高与严的标准。

执纪是否内外一致,关键看有没有动真格。从现实情况看,中央纪委自上而下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凡履行责任不到位就要被问责,触犯党纪国法就要受严惩。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处理2100余人、处分7500余人。同时,率先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清卡”活动,带头对纪检干部违纪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纪检干部必须首先做到;手电筒不但照别人也照自己,设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专门负责对纪检监察机关内部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过去4年里,各级纪委毫不犹豫肃清体内毒瘤的举措,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气。

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在即,从治标到治本,从动真到碰硬,从严治党工作的全面展开,必然要求打铁人本身要更有担当、更加忠诚、更具能力。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监督执纪问责的过程,同其他权力行使过程一样,存在不少责任关键点和廉政风险点,因此,以更细密的制度来规范执纪行为全过程,是更重要的自我监督。即将提交中央纪委全会审议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初衷就在于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让各个环节、各个程序、各个点位都有细密的制度规范,既能增加执纪问责的规范性,也能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把制度的篱笆一步步扎紧,纪检部门方能承载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同样永远在路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各级纪委明确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显示出纪委在党内监督中责任之关键、影响之重大。党和人民越是寄予期望,越需要纪检干部肩负起职责、监督好自身。以使命必达的决心务实从严做好制度建设,回答好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才能担负起党章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