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走帮服”活动的心得体会

2023-06-02 00:23:58 来源:现代语文网

“走帮服”活动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再深化,是引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发展“正能量”,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这是现代语文网小编整理的开展“走帮服”活动的心得体会,欢迎浏览。

开展“走帮服”活动的心得体会一

镇党委政府于3月29日下午召开了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部署会以来,始终以“高举民生导向,深怀爱民之心”的理念,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实做细,开展“走帮服”活动,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我分工在仲洋村走访17、18两个村民小组共79户,建立了村(社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等信息档案,发放大公镇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小分队联系服务卡,共梳理问题5个,已帮助解决5个,其中有2个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走帮服活动,本人体会很多,收获很多,感触也很深,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与各位交流:

一、强化以民为本

高点定位“走帮服”目标,锁定“走帮服”责任,认清新形势下的民生保障,突出多元化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做到边走、边看、边宣传,突出宣传开展“走帮服”活动的重要意义,全身心投入到干群融合服务中去。

二、紧扣民生需求

开展“走帮服”活动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相关,也是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是拉近与人民群众距离的载体,更是让群众搭建与我们增进友谊的最好的平台。在“走帮服”活动中,要合理按排部门工作,利用早、中、晚时间,深入基层,带着眼睛多观察,带着耳朵多倾听,带着感情多交流,带着责任多做事,详细了解农户家庭基本信息,详实做好记录,耐心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分析研判突出的难点问题。通过短期的走帮服活动,我感觉要做到“用贴心”去看。走访时,详细观察走访对象身体状况、房屋面积、环境卫生、土地耕种情况,有效掌握走访家庭成员情况以及经济状况。还要做到“用热心”去说。对于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发家致富的能人,给予称赞和鼓励。如18组村民仲某饲养8000羽蛋鸡,鸡场周围环境好,无粪便直排。从他口中了解到,今年总体气候状况偏差,降水量偏多,易发生畜禽粪便渗漏现象。我表示,如需要解决畜禽粪便,请与我电话联系,我会联系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及时清运处理。通过“走帮服”活动,我初步对走访农户的家庭情况基本清、思想动态基本清、生活质量基本清、实际困难基本清,创业就业路径基本清。

三、恪守为民之责

人民群众对现代服务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群众对政府的期盼值也越来越高。在“走帮服”活动中,一是“用耐心”去听。认真倾听群众诉求以及意见建议,并针对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帮助、引导。如17组部分村民一致提出北凌河河坡问题,随时都会引起群众性上访,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认真向群众解释,耐心疏导,做好记录,把相关规划措施向群众说透,把道理讲清,通过反复沟通,让群众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二是“用真心”去想。坚持做到边走、边看、边记录、边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三是“用爱心”去做。对于群众提出的困难,想方设法联系多方资源,切实为其解决问题,做到真心待民、实意帮民,做为民的热心人、贴心人。

如仲洋18组村民仲某提出居住房屋门口道路建设和屋西侧桥坡问题,本人请村主要负责人一起亲临现场堪查,根据道路实际状况,现场对群众予以答复。商议出如下处理意见,近期将道路及桥坡从安全角度整理到位,确保群众行走安全,在现场的群众当即表示满意。

18组分散供养五保户段某,目前居住房屋陈旧,大脑思维较差,周围人际关系极差,我们在通过言语上对其进行关心的同时,还向他介绍敬老院的生活质量、服务质量、居住环境等情况,劝其到敬老院享受晚年生活。但当事人还是表示不愿去敬老院生活,我联系到本组村民有爱心、有奉献、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周某开展“一助一”居家养老服务,定期上门关心,开展日间照料服务活动。

四、突出服务导向

通过这次“走帮服”活动,我进一步体验了基层民情,收获了群众信任,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服务、新的要求、新的导向,我会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进一步加大管理、宣传、服务的力度,强化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以“串百姓门、知百姓情、暖百姓心、解百姓忧”深入开展惠民工程,强化做人做事的具体遵循,坚决杜绝办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增强“想办事”的热情和“会办事”的本领。始终坚持要走进群众,以“情”感人,要帮助群众,以“事”服人,要服务群众,以“诚”待人。要深知群众“想什么,需什么”,明确我们“帮什么”“重点人、重点户、重点事”,落实到位,不折不扣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海安北?新大公”的美好明天再创新的辉煌。

开展“走帮服”活动的心得体会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本人就分工联系在张垛村,此次走帮服活动又联系张垛二组,因此4月8日下午,我与县农发行仲主任重点走访了张垛二组的农户。

张垛二组全组底册上有34户,实有常住户26户农户,其中五保户1户、贫困户1户。该组地势较低,是张垛村和相邻的张莫天村之间的一块洼地。走访过程汇总,二组的群众都说这里是周边几百亩地的“锅底”,遇到初连续大雨,就会严重积水。像去年7月去年内涝情况在全镇最为严重,成为雅周的重灾区,特别是居住在“锅底”中央的张林生等3户更是淹没在膝盖深的积水中。为此,我们同村干部一道将张林生老两口劝到住宅区的家中居住,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要求不能再居住其中,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复垦。

在此次走访张林生户过程中,却发现张林生同老伴还居住在“锅底”中央的危房中。该危房实际上张林生在基本农田内搭建的副业用房。该副业用房是简单的“桶儿墙”,又低又矮,年久失修,张林生夫妇既在内养殖禽畜,又在里面居住,条件十分艰苦。该房屋既有安全隐患又是耕地复垦的对象。当问及张林生为什么不复垦,回到原有住宅区居住时,张林生夫妇道明了原因:一是土地复垦拆除补偿费用低;二是同儿子儿媳关系不好,儿子儿媳不让老两口回到住宅区居住,村里干部协调过几次,因为没做同儿媳儿媳的思想工作,也就不再帮助理事了,所以现在还住在这个副业用房里。

面对老张的叙述,引起了仲主任和我的思考。从老张的话语中能够听出,张林生夫妇内心里还是同意复垦的,毕竟还能有二三万元的复垦补偿费用。之所以现在还有顾虑,不同意复垦,关键因素是家庭内部矛盾没有解决到位,村干部化解矛盾工作没有做到位。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也是基层干部特别是直接同群众面对面接触的村干部普遍存在的思想。但恰恰是这种思想,让我们镇村干部,包括我本人在内,在同群众打交道过程中有了工作不实、工作不细的想法和念头。群众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过得去就行了。类似张林生这种因为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引起“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当时没能得到化解,有的成为群众不断上访的信访个案,甚至是历史遗留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在少数。

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聚力富民强企,创领先发展软环境;聚力正风提效,创实干争先好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双聚双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狠下决心解决“为官慢为、惠民不实、遵纪不严”等作风效能问题。这是县委县政府看到我们基层干部身上存在的“顽疾”,也是对症下药的良方。通过在群众的走访,让我感触良多,按照作风效能建设的要求,要我们要秉承在群众路线、三严三实教育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工作要求,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看似无关紧要的老百姓家务事,实际上是考量我们基层干部工作实不实、细不细,把群众利益放不放在心上的“大问题”。通过走访,也教育了我本人,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当好乡镇基层的“好官”,更要成为善理群众事务的“清官”。

开展“走帮服”活动的心得体会三

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开始后,我按照分工,深入到挂钩联系的贲集村以及和平鸽丝织、澳润机械等企业进行走访。通过与群众谈心,与企业主交流,我深刻认识到“走帮服”活动是我们熟悉群众、了解企业的桥梁;是我们接地气,增人气的纽带;是让我们工作明方向、实举措的有效平台。前几天,随着走访农户、企业量的增多,让我对农村、对农民、对企业在认识上有了质的变化。这次走访,我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一个是“真”,一个是“新”,还有一个是“实”。

首先是真。通过走访,我发现极少数农户是真的需要帮助。4月11日晚,我到贲巷花苑原贲集村17组的农户李某家走访,户主李某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原先在晋全电工器材工作,去年因企业停产下岗在家待业。儿子在东台上民办高中,学费不菲,一家三口全靠老公在无锡每月4000元的打工收入维持,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在交谈中,李某迫切希望找到一份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维系自己生活的工作。面对她无助的眼神,以及话语中表现出的自强、自立以及对家庭的担当,我内心深受震撼。我立即与镇一家民政福利企业联系。第二天,我又专门到李某家中,把她接到企业进行对接,初步约定6月底最终确定。我想,我一定会一直关注下去,确保把这件事落到实处。通过走访,我发现真的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和平鸽丝织厂走访,企业主反映与鸿亿混凝土之间下水道堵塞,每次下大雨,厂区就会被淹,最严重时,车间的水位漫过膝盖,损失严重。我们小分队立刻现场查看,同时请贲集村和鸿亿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商谈,并及时把相关情况向镇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商讨解决方案。在澳润建材公司,企业反映目前生产压力大,急需熟练的电焊工。面对企业迫切需求,我立刻想法设法帮助联系,第二天上午,就帮企业找到了一名熟练工,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通过走访,我感觉百姓和企业真的希望我们经常到他们中间去。在拆迁户周某某家,主人知道我的来意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又是搬凳子,又是泡茶,还把对门的拆迁户丁某某喊来陪我们聊天。闲聊中,他们告诉我,现在生活条件很好,不愁吃不愁穿,一家人幸幸福福。可是离开了原住地,周边不少的都是陌生人。没想到今天我们还能上门来看他们,希望我们今后有时间来坐坐,谈谈心,一方面让我们和他说说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新政策、新规定,一方面向我们说说他身边的新鲜事。企业主也希望我们经常到企业,即使只是坐坐,无论是对企业,对企业的职工都是一种鼓励。

其次是新。在村组农户家走访,每到一处,我总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是农村的面貌新。现在的村组交通好,水泥路全部到组,很多甚至到户,农户出行十分便捷。现在的农村环境好,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路道整洁,水面清洁。

二是百姓致富举措新。群众致富渠道多样化,走访中,我的走访户中大约95%的农户都在外面打工赚“活钱”。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等新群体已经在农村渐成气候。原贲集村 5组拆迁户贲某某小夫妻俩还在家做起了电商,进行网上产品销售,每年收入十几万元。三是百姓精神面貌新。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条件下,农户的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在贲巷小区,贲集的拆迁户闻某某老太太告诉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是第一位,小区这边提供了锻炼场所,晚上跳跳舞,精神很愉悦,精神好了,生活就感到充实。

还有一个就是实。唯实是处,唯实制胜。通过走访农户,接触企业,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与我们的工作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走访拆迁户贲某某的过程中,她反映家中的水表虽然校验正常,但水费异常,话语中非常激愤。第二天通过与自来水公司联系、沟通,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上门现场检查、查明情况。随后,我立刻反馈给贲某某,立刻得到了她的理解。简言之,我们的工作要实。那种“会议上谈一谈,文件上圈一圈,马路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的作风,于农户致富、企业发展毫无用处。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真抓实干,才能敏锐地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热点、难点的路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走帮服”最终落实到位。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