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刘伦堂心得体会范文3篇

2023-06-09 18:01:05 来源:现代语文网

1、学习刘伦堂心得体会范文


刘伦堂,男,汉族,黄石市下陆区人,1940年8月出生,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至2008年任下陆区老鹳庙村党总支书记,2010年老鹳庙村实施“村改居”后,任老鹳庙社区党总支书记。曾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黄石市优秀村党总支书记”等荣誉称号。6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以先进为镜,与榜样同行”,刘伦堂“清廉如水、一心为民”的事迹,在湖北引起强烈反响。8月以来,湖北黄石等地举行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会场上人们泪水与掌声相伴,激情和感动洋溢,全省上下掀起了向刘伦堂学习的热潮。

“群众高兴了,我们就开心了”。刘伦堂担任支书25年来,把一个贫困村打造成“亿元村”,他去世时身后仅留下3600多元存款。村民们反映,刘书记不拿公家一点东西,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一生清清白白,而为村里的事儿操碎了心,最后累得一病不起……

“他把百姓举过头顶,百姓把他揣进心窝。”报告团全面生动地介绍了刘伦堂的先进事迹。听众纷纷表示,刘伦堂是一面为民务实清廉的镜子,值得全体党员干部对照学习。

报告团成员、下陆区党员代表龚牟胜说:“25年来,老支书掌管的钱数以亿计,面临的诱惑无处不在。老支书在弥留之际说,做人一定要公道清白,无论什么时候,手伸出来都是白的。让人肃然起敬。”

黄石市不少干部表示,将以刘伦堂为榜样,争当为民服务的好干部。湖北华电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苏礼宏说:“刘伦堂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当前,全市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身边的典型可敬可亲可学。”

参与刘伦堂遗物收集整理的黄石档案局的郑晨子说:“抚摸着老支书的笔记本,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中装有多少对群众的感情,脚下就会生出多少向前的力量!透过笔记,我感受到的是老支书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对乡亲们的拳拳深情。”

在老鹳庙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占鑫说:“老支书几乎没什么爱好,休息日也在村头社区踱步巡查,当看到有人整日打牌赌博、求神拜佛时,他总是教育他们说,腰包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真的富。现在,老支书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引领我们前行,我们会继续把他没做完的事情做好。”

2、学习刘伦堂心得体会范文

“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你们不要怪我,无论什么时候,我的手伸出来都是白的。”“做人要堂堂正正,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斯人已去,留得清白在人间,让人们无不尊敬和怀念。

8月7日,黄石艺术剧院。“清廉如水,一心为民”好干部刘伦堂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隆重举行。刘伦堂大儿子刘文兵,下陆区普通党员龚茂盛,曾在老鹳庙社区任大学生村官的乡镇干部占鑫,黄石档案局工作人员郑晨子,老鹳庙社区居民陈烨,分别讲述了刘伦堂的感人事迹。

催人泪下的讲述,感人肺腑的话语,发自内心的敬佩,深深感动着台下倾听的千余党员干部。

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泪水悄悄抹去,又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人们的心在颤动,在共鸣。“对照刘伦堂的先进事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报告会后,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动情地说,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我们要结合群教活动认真学习、深入对照,要将学习收获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紧接着,报告会走向该市各机关单位、社区企业、部队和高校。5位代表,10余场报告,20多天宣讲,传递榜样力量,播撒一路感动。

刘伦堂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座谈讨论、巡回宣讲、演讲比赛,群众口口相传,传遍了大街小巷,叩动万千干群心灵。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人信心倍增。感动还在继续……

60多岁的下陆区詹本六社区党总支书记詹桂承,从事社区工作近30年。在他看来,刘伦堂事迹虽然平凡,但感同身受,“所有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都有相似的经历,他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

“用自己的一生为村民谋福利,甘守清贫,淡泊名利,仅留下3000多元遗产。”黄石电网公司纪委书记熊威眼眶红红的,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以刘伦堂为榜样,清清白白为政,干干净净干事。”

人们在学习中思考:“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这位74岁的老人生命之火越烧越旺?”从刘伦堂的各种报道中仔细探寻、琢磨、思索……慢慢地,人们明白了,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不放弃!

在黄石,党员干部们自觉践行刘伦堂精神,争做“清廉有为、事业有为”好干部,蔚然成风。

岭树难遮千里目,壮举感人九回肠。

26日,中宣部授予刘伦堂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此前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求在全省深入开展向刘伦堂学习的活动。

连日来,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光明日报等央媒纷纷聚焦刘伦堂。

中国楹联学会专门为刘伦堂作两副对联:奔走为民,一片丹心铺富路,清廉如水,三千遗爱鉴高风;大德如泉,一生唯奉献,洁行似月,万古有光明。中华诗词学会奉诗礼赞:山中旧宅苦飘摇,鹳庙生柴带叶烧。受命甘当铺路石,临危敢架上天桥。平生只欠家人债,心海总思故里苗。岁岁秋风金满地,芳菲红紫在今朝。

刘伦堂走了,但分明还活着!他的形象镌刻在故乡的山山水水间,他的身影留存在爱他敬他的父老乡亲心中,他的精神融化于千千万万人的实际行动。

3、学习刘伦堂心得体会范文

刘伦堂,男,汉族,湖北黄石市下陆区人,1940年8月出生,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至2008年任下陆区老鹳庙村党总支书记,2010年老鹳庙村实施“村改居”后,任老鹳庙社区党总支书记至今。曾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黄石市优秀村党总支书记”等荣誉称号。6月25日,因患肝癌晚期,医治无效,不幸去世。25年来,刘伦堂同志扎根基层、无怨无悔,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勤奋工作、鞠躬尽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最终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了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应尽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丢了铁饭碗,人家说他亏了;群众致了富,他回答赚了??(信念坚定)勇立潮头摘“穷帽”

25年前的老鹳庙是个穷地方,全社区2400多人,仅仅只有600亩菜地,人均耕地不过三分,村办水泥厂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而停产,人平负债1500元,群众意见纷纷。在这种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刘伦堂接受乡党委的安排,放弃乡干部的铁饭碗,回到了老鹳庙,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经过日日夜夜的走访、思索,刘伦堂意识到只有兴办工厂、发展村办企业,才能让老鹳庙村人民甩掉压在背上的数百万元债务。他本人自动请缨,到担子最重困难最大,安排村民就业最多的村水泥厂兼任厂长。刘伦堂四处奔波,找亲朋借款,发动工人集资,终于凑齐了3.5万元,在回村任支书的第13天,水泥厂重新点火开工了。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水泥厂年产值实现128.8万元,上交利税15万元。刘伦堂又利用村里丰富的石材资源办起了建材厂、碎石厂、三磷灰厂、建筑队等企业,并使这些企业初具规模。

群众盼就要干,他心装一本民生账??(为民服务)鞠躬尽瘁尽职责

翻开刘伦堂的记事本,记录着“谁家生活有困难”、“哪家危房要修缮”、“哪位病号需照顾”等“小事”。居民们说:“刘书记对我们的难处心中有一本账!”

从1989年就任支部书记起,刘伦堂就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那就是把事关2400多名居民利益的每一件“小事”都作为“大事”来抓,件件要有结果,事事要有实效。正是有着这样一条“规矩”,在任职的25年时间里,他多方奔走,筹集资金500多万元,改造社区泥巴路7公里。在全区率先实现村级公路全部硬化,组组通水泥路,全面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水、改厕、改电,解决了群众烦心的“低电压”问题,让居民在全区最先用上自来水,实现了几辈人都盼望的梦想,让周边居民羡慕不已。

“没钱要想事,有钱要办事,为民办实事。”??(勤政务实)勤政务实死而后已

社区干部方杨奏,与刘伦堂共事有10年了。“他总是说‘党员干部就要为群众办事,不然干着啥意思,生命就应该在党徽中闪光。’”此时,方杨奏一直流着泪。刘文兵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他一觉醒来,总是能看到父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写材料,地下还有揉成团的废纸。下陆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文清这样评价刘伦堂:在下陆区所有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刘伦堂年龄最长,但他从不倚老卖老,一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乐当“老黄牛”。一心埋头工作的刘伦堂,没想到病魔正在一天天地蚕食着自己的身体。十组居民程时全,原来一直借住在二哥约30平米阴暗潮湿的小屋,一直想在房前余基上建栋新房。可老鹳庙属于下陆重点管控地区,禁建新房。程时全求助刘伦堂。刘伦堂实地查看后,表态将让程时全早日住进新房。刘伦堂和程时全一起,顶着烈日,跑规划、跑城管,找各部门签字,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程时全拿到了政府批文,可刘伦堂却病倒了。程时全后悔莫及,他怎么也没想到,刘伦堂这时竟已查出患上了肝癌晚期。  “如果他能好好休息,也许就不会这么突然。如果他不是集体的带头人,他就有理由在家养病。”程冬生说。但在刘伦堂身上,并没有这许多“如果”,因为他的心里,装下了大家,而唯独没有自己。

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学以致用

“善于学习,并善于学以致用。”李文清这样评价刘伦堂。他说,刘伦堂在下陆区党建上创造出了把党支部建在居民小组上、建在企业班组上,驻组包户等很多经验。李文清说,刘伦堂虽然学历不高,但25年来坚持学习,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更创造了下陆区多个第一:他是下陆区第一个办水泥厂的企业家,第一个带头搞经济体制改革的村支书,第一个搞村级工业园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带头人,也是下陆区同时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劳动模范的唯一之人。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刘伦堂每次讲话的讲稿,都是自己一笔一画手写的,上面有很多修改记录,未见他用打印稿。“在这个信息时代,还有多少人用这种耗时费力的笨办法?”李敬军说,这些年来,他手写了几十万字的心得体会,难能可贵。

当干部要公道清白,决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清正廉洁)打铁先做到自身硬

2003年,儿媳江四兰想买套商品房,缺10万块钱,找到他,想父亲借点钱给她,但刘伦堂只能拿出几千元。后来夫妻俩只好找别人借钱,前几年房子才还清贷款。为此,江四兰一直对公公有看法。当他在弥留之际,拿出自己唯一的储蓄?一张只有3000多元的农行存蓄卡的时候,儿媳哭了。当了25年的带头人,刘伦堂经手的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几十个,一些老板带着钱物找到刘伦堂,请他帮忙,但每次都是高高兴兴来,“灰溜溜”的走,他丝毫没有动心。不仅在经济上,不准让亲人朋友插手,在党纪政纪上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是刘伦堂当了25年的“一把手”,一直信奉的处事之道。

刘伦堂给“两委班子”定下“四不准”:不准用公款送礼、不准借工作之便收取礼物、不准以任何名义侵占公物、不准为亲朋好友谋私利。社区各项收入,全部对外公开,每笔开支必须经过居民理财小组审核。

刘伦堂走得仓促,生前唯一留下的遗言就是,死后将自己的骨灰安放在老家林场。这里背靠村庄,规划中的广州西路将从这里经过,他想默默地注视着这里的变化,期望后人能实现他发展商务物流、对接团城山商务区,建设老鹳庙新城的梦想。

刘伦堂同志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那种不等不靠、勇为人先,誓让旧貌换新颜的开拓精神;紧跟时代、勤学善思,干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境界;利为民谋、权为民用,视群众如亲人的公仆情怀;无私奉献、公道清白,把一生交给党的质朴本色,铸就了永恒的老鹳庙精神。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