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苏荣案件心得体会3篇

2023-06-19 04:44:41 来源:现代语文网

 2017年党员学习苏荣案件心得体会一

  江西省纪委认真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紧跟中央纪委宣传部步伐,用好典型案例这本“活教材”,充分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警示教育合力

  针对苏荣案件对江西政治生态带来的严重危害,江西省委要求把涉苏案相关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剖析作为重点,用于全省党员的警示教育。省纪委牵头,组织、宣传、政法、广电等部门参加,多次召开相关协调会。江西省委党校也把相关案例纳入在建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馆之中,作为党校主体班学员教学内容。

二、用好违纪干部忏悔录,增强警示教育效果

  注意区分不同层次、对象,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针对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编印了2部《严重违纪违法省管干部忏悔录汇编》,在江西省委全会上分发给省委委员传阅,并将《汇编》印发省直各单位以及市县四套班子,要求结合年度民主生活会进行重点学习讨论。二是针对基层乡科级以下党员干部,组织编印了《江西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剖析汇编》。

三、提前谋划介入,提高案件剖析和警示片拍摄质量

  我们改进方式,提前组织介入,尽可能详细收集案情资料、画面,保存下大量视频资料,准确反映审查对象的思想轨迹和心理状态。我们精选8个典型违纪案例深入剖析,编印了《学习〈准则〉〈条例〉典型案例剖析材料汇编》。

四、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扩大社会震慑效应

  一是做好重大违纪案件宣传报道。立案、结案后第一时间在本地主要媒体发布消息;二是运用传统媒体宣传。联合江西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专题片《正风肃纪在江西》(共3集),充分反映我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四风”的成效,在江西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三是重视发挥新媒体作用。在省纪委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江西手机报适时公布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四风”案件。今年以来,公布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纪律审查信息55条,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6起,群众身边腐败问题112起。

  2017年党员学习苏荣案件心得体会二

  人生好比一艘航船,没有风帆就没有动力,把不好舵就会偏离航向。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就是要高扬理想之帆,坚守信念之舵。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迟早会出问题。要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就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终生不渝的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政治的坚定来源于理论的清醒。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的学习,当前主要是*一系列重要讲话,既要掌握其思想和内涵,也要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通过学习,做到真懂真信真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了“三个自信”才会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会爱党忧党护党。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干部的理论培训,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

  坚定理想信念要发挥好红色资源的独特作用。江西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八一精神的发源地,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要充分挖掘和拓展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资源教育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辈先进,找差距,明不足,接受洗礼,净化灵魂,提升境界,不忘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还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理想信念的成色如何还必须接受实践风浪的考验和检验。和平时期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看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有的干部平时看起来不错,但一到关键时刻,一旦面临考验,就失去了定力,露出原形。我们观察和评价干部,不仅要看他说得怎么样,还要看他平时做得怎么样,更要看他在关键时刻面临选择时,如何处理公与私、得与失、廉与贪的关系。这次换届看一个干部主要就看如何面对个人的进退留转,如何处理好组织选择和个人意愿的关系。

  坚定理想信念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检身正己、自我修复的自觉性和能力,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冒头就打,扼杀在萌芽中。作为组织,对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跑冒滴漏的情况,要及时提醒,小木鱼常敲,紧箍咒常念,警钟长鸣。注重运用身边的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让干部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严重后果,时刻保持警醒,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踩红线,不越雷池,自重自警自励,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017年党员学习苏荣案件心得体会三

  近日省委书记苏荣就江南都市报《丰城父子海南勇救溺水少年》报道撰写长篇手记,赞扬平民英雄。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要真学、真做,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社会,努力成为践行*的楷模,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楷模,成为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楷模,成为社会形象的楷模,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好百姓的利益,发展好百姓的利益,解决百姓所关注的实际困难。

  读罢苏荣书记的手记,颇受教育,对如何践行*有了更深的理解。

  伟大的时代群星璀璨,红色的土地英雄辈出。新余这方养育了无数优秀儿女的土地,如今在“群英谱上”又增添了一串响亮的名字:捐赠助学的蒋国珍、带着丈夫上班的袁鹏、校长“爸爸”黄梅生……他们是精神旗帜,是英雄楷模。他们是*的模范实践者,其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追求、精神境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新余精神的杰出代表。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必须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党在*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没有*的引导,*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形成全国人民统一的精神支柱。这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失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

  一座城市、一个单位、一个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把个人发展与单位事业发展同党在*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才有希望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