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

2023-06-11 23:15:39 来源:现代语文网

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1

观大势、掌全局,议大事、抓大事,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大会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与会代表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履职尽责、凝心聚力,再次奏响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乐章。大会务实高效、成果丰硕,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在以*同志为*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会议充分肯定各国家机关过去一年的工作。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要求,贯穿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既讲成绩、也讲问题,直面困难挑战,部署应对之策,是一个凝聚力量、提振信心、求真务实的报告。代表们尽心履职,听取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为部署和落实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凝聚起广泛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度。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修改决定,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成功典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成果。我们相信,立法法的修改完善,必将对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任务艰巨而繁重。新形势下,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稍纵即逝的机遇,尤其需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支撑作用,广聚社会共识,崇扬法治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提供强大的制度动力。

民主兴则民心聚,法治兴则国家强。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还是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监督,确保公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还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肩负着重大责任。国家权力机关做出的每个抉择,都关涉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规范和完善国家治理,以民主激发和凝聚民智民力,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艰和险可能构成一时挑战,但时和势都将在我们这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沃土,60年风雨为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源泉。永葆开放心态、坚定制度自信,在坚持中完善、在实践中发展,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凝聚起强大动力,以独特的光辉照亮人类政治文明的星空。

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化为现实,良好的设计要靠实干才能落到实处。以制度筑牢自信、以民主凝聚人心,奋发有为、只争朝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征程上,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贡献新力量、谱写新篇章。

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2

3月15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万众瞩目的总理记者会上,依然是黑西装白衬衫蓝领带,依然是体恤大家辛苦的开场白,依然是妙语连珠搭配“强style”的手势……国务院总理*面向全世界,从容展现大国总理的风范,传播中国声音与中国红利。

令人瞩目的是,“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穿鞋要合脚,施政也要利民惠民”;“不能像开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许多“强式金句”继续指向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事、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简政放权,彰显“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毅力,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注入支撑力量,提振信心。

正因为有了如此坚定不拔的决心和毅力,去年简政放权的成效是明显的。去年11月109枚废弃公章被封存送往国家博物馆的一幕,即是政府“自我革命”的生动见证。其背后是,两年时间,中央砍掉了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两年光阴,中央完成了当初提出的五年目标。这样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这样的勇气,不可谓不盛。

在成绩面前,*坦诚面对存在的问题。好放的都放了,剩下的都是与部门核心利益息息相关的“硬骨头”;“手刹”是松了,但有些地方和部门仍踩着“脚刹”不放,简政放权这辆车依然开不动;审批事项瘦是瘦下来了,但“健身”还存在不足,“洁身”还存在不净。因此,他提出,今年要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继续砍掉200多项地方审批事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向省一级,并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可以想见,一场“深切手术”即将开动。

即便伤筋动骨,也是为了脱胎换骨。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的愿望”。曾几何时,层层审批,耸立起“关系藩篱”,延伸出“办事求人”的潜规则。企业谋发展,群众来办事,面对一道道“弹簧门”“玻璃门”,忍受办事人员“看人下菜”的恶习,即便多花钱、欠人情也要提前跑门子、找关系,只为少费些周折、少跑些冤枉路。因此,市场活力的迸发受阻,老百姓更是深恶痛绝。如今,政府清障搭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中,简政放权的推进,“清单”机制的建立,正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生动实践,必将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当然,政府缩手,转变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睡大觉”了。不仅不能睡,还要当好“守夜人”,避免企业随着市场逐利天性走歪跑偏,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唯有破茧才可以出蚕。政府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协同推进”,着力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有权不能任性,办事不用求人,中国发展行进在法治的轨道上,责任的阳光下。

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3

谈扶贫攻坚,谈依法治国,谈从严治党……*的“两会声音”,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国计民生的宏大擘画凝聚于此,“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彰显于此。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继之而来的“十三五”规划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乎同步实现。从这样的视野来看,今年的两会不仅在谋划一时发展,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

这是一场豪情万丈的进军,也是一脉温润人心的旋律。有一个地方贫困,就不是“小康”;有一个民族落下,就不算“全面”。“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人民大会堂里的宣示,感动着在场的代表委员,温暖着那些不在场的父老乡亲。

愿景是如此美好,现实却充满艰辛。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在承受下行压力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公平激发新期待,如何在水涨船高的预期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仍然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从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加减乘除”,到勉励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对“改革”念兹在兹的强调,有着披坚执锐的勇气,有着攻坚克难的决心。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触及灵魂深处、触碰利益格局,尤其需要法治护航。反腐败立法列入今年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范围,从严治党进入法治轨道,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立法法15年来首次大修,升级法治中国的“立法引擎”,将催生圆融无碍、质量更高的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中国这辆奔驰的列车才能保持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驾驭繁难复杂的改革,破解盘根错节的难题,引领更高质量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呼唤一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在参加上海团、江西团、广西团和吉林团审议时,都重点强调作风建设问题,分量之重、言辞之厉,既是治党决心的再次宣示,又何尝不是对8600多万党员的殷切期望?

两会已经落下帷幕,一个新的征程就已开始。“四个全面”的落地生根,伟大梦想的开花结果,需要每个人胼手胝足的努力:向着目标坚定迈进,任何艰难险阻都会为之让路。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