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最全的卫氏家族族谱【完整版】

2023-06-19 13:20:31 来源:现代语文网

卫姓,卫满朝鲜国姓,出自周代王族,山东名门望族也。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或以康为氏。季子曾有名言曰:卫有君子,其国无故。”(卫国有很多君子,所以这个国家不会有大难!)

西汉汉武帝时期因为卫子夫皇后之故,卫氏满门显赫,先后卫子夫、卫青、卫宏、卫?左右朝政。

姓氏起源

源出一

卫(Wèi ?)出自姬姓,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据《辞源》记载:卫,古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郡,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卫,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丞相卫绾,见《元和姓篡》。

卫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卫氏,世代相传至今。卫氏族人大多尊奉卫康叔(姬封)为得姓始祖。

源出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鲜卑昌黎卫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后燕录》记载:晋朝时期,居于昌黎地区(今河南昌黎)鲜卑民族中有昌黎卫氏、渴烛浑氏部落,为鲜卑族的两支氏族部落,北魏王朝建立后,皆隶属于鲜卑拓拔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昌黎卫部随之进入中原,在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昌黎卫氏、渴烛浑氏皆汉化为单姓卫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三

汉成帝鸿嘉年赐侍者李平姓卫氏。

源出四

源于卫国公室,出自汉朝时期朝鲜半岛卫满朝鲜,属于以国名为氏。卫满朝鲜,亦称卫氏朝鲜,公元前195~前108年,是汉朝初期由故燕国流亡者卫满推翻了原朝鲜半岛上的箕子朝鲜自立的一个政权,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在战国时期,燕国在全盛时期势力曾一度进入朝鲜半岛,其地域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汉朝初期,有一个名叫卫满的故燕国人,原来是燕王卢绾的属下。后燕王卢绾背叛汉朝,汉高祖刘邦率军镇压,卢绾亡命匈奴,卫满亦一同前往。后卫满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地区。汉武帝之后,西汉在朝鲜半岛北部的郡县(比如汉四郡:临屯郡、真番郡、乐浪郡、玄菟郡)设置情况有所变化。汉昭帝刘弗陵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去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乐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鲜平壤,管辖貊、沃沮等族;玄菟郡治所则初在夫租(今朝鲜咸兴),后因受貊所侵而迁往高句丽西北(今辽宁东部新宾地区),管辖高句丽、夫余等族。汉王朝在朝鲜北部地区进行郡县统治,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汉与朝鲜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汉朝先进文化在朝鲜汉朝郡县地区的传播。当时不仅有汉人官吏到朝鲜四郡去任职,更有很多富商大贾与农民前往经商、垦荒,史学家将这一时期朝鲜半岛的文化称作“乐浪文化”,其实也就是汉文化。

卫满朝鲜灭亡之后,有其王族后裔子孙内迁中原,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卫氏,主要分布在河南与山西交界处的焦作地区,逐渐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至今。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