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最全的包氏家族族谱【完整版】

2023-06-14 17:00:40 来源:现代语文网

包[读音为bāo(ㄅㄠ)姓,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2015年)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四位。

包姓源于风姓包氏,出自中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易经系辞》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史记》载: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汉书》载:包羲为三皇之首;周朝左丘明著《帝系谱》载:包羲太昊子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元和姓纂》载:太昊娶少典,生炎帝黄帝。《路史》载:包羲后裔有包氏。包氏以氏称姓为包姓。

堂号:丹阳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

郡望:上党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时期韩国置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