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最全的厉氏家族族谱【完整版】

2023-06-12 17:32:34 来源:现代语文网

厉姓的部分始祖是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世代相传。汉代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而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的所在地在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人民以国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厉氏的发源之地,正是在厉乡。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

厉(lì 厉)姓源出有六: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远古帝王炎帝神农氏,亦称厉山氏。

在史籍《风俗通》中记载:“厉山,古列山氏之后,一曰厉山氏,即连山氏。又即烈山氏,即炎帝神农氏也。”

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联盟的首领,是少典娶有?氏之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

烈山又称列山、厉山、连山等,故而炎帝又称列山氏、厉山氏、连山氏。

在神农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厉山氏,后省文简化为字单姓厉氏、山氏,以及列山氏、连山氏、烈山氏等等。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齐厉公,属于以谥号为氏。

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在齐国君主齐厉公姜无忌执政时期(西元前824~前804年),昏愦暴虐,时常滥杀无辜,齐国上下人等皆痛恨之,于是在周宣王二十六年(齐厉公二十年,西元前804年),众大夫联络胡公姜静之子杀死了齐厉公。

在那场动乱中,胡公姜静之子亦皆战死,齐国人遂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一上台,便把参与弑杀齐厉公的七十余名大小大夫全部处死。

齐厉公被杀后,周宣王赐其谥号为“厉”,以贬戒其政,史称齐厉公。在齐厉公的嫡、庶子孙中,皆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厉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厉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诸侯国厉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周朝时期,有个诸侯国厉国,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所在地在今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

到了西周中期,厉国改名为赖国。

国人中有以先国名为姓氏者,称厉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三国时期孙吴国宗室孙秀,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孙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孙皓执政,由于他厌恶宗亲大都督孙秀,屡屡欲加以谋害,因此孙秀在孙吴建衡二年(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六年,西元270年)农历9月,被迫逃奔晋武帝,并携走不少军队,因此孙皓忿而改其姓氏为“厉”。

在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所有族人皆因此成为厉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李姓改为厉姓。出自唐时期宗室李晋,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唐朝神龙元年(西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夺取了武则天的位置即位,恢复了大唐国号,唐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新唐帝,是为唐少帝。于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唐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
  李隆基以除杀韦后之功被唐睿宗立为太子。
  唐延和元年(西元712年)农历8月,唐睿宗传位于太子,自己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唐玄宗。 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废唐玄宗,扶立新兴王李晋。 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大臣、宦官于 唐先天二年(西元713年)赐死太平公主,诛杀新兴王李晋,其后蔓抄尽诛其余党,改元为“开元”。 唐玄宗开元年间 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唐王朝内部致命的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随后爆发安史之乱
  李隆基登基为唐玄宗后,诏令将新兴王李晋及其族人皆改姓为厉氏,且世代不准其恢复李氏。此后,该支李唐宗室族人皆称厉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出自蒙古族,出自蒙古郭尔罗斯氏族,属于以宗教信仰汉化为氏。 蒙古族郭尔罗斯氏族,是元朝时期豁罗剌思氏的分支后裔,世居沾河(今吉林省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满族引为行时者,满语拼音为Gorlos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郭尔罗斯氏族多改汉字姓为厉氏、郭氏、高氏等。
  蒙古族、满族厉氏的来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在历史上,蒙古族郭尔罗斯前旗喇嘛庙里,每年农历1月都要举行祭拜足戒比丘(弥勒佛)的麦德尔经会,农历6月要举行祭拜上师(喇嘛)的伊日乃经会。在这两次经会中的农历1月7~8日、农历6月14~15日,都要举行“查玛舞”,即俗称的“跳鬼”庙会。所有喇嘛庙附近的各族群众都特地来赶庙会,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查玛舞演出。
  关于“查玛舞”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居主流的一种传说是:
  古时候,有一个生性残暴、无恶不作的国王,名叫郎达尔玛,他所杀的人血都流成了河,国人都想杀死这个暴君。
  莫日根知道郎达尔玛喜好观赏舞蹈,他就化装成艺人,进宫去跳舞。郎达尔玛看他跳得滑稽可笑,不时抬头狂笑。莫日根杀死了这个暴虐的国王。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莫日根,也为了祈福消灾,就跳起了化装的查玛舞。
  查玛舞后来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辽东地区的吉林、辽宁、黑龙江流域。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农历3月,康熙大帝巡视吉林乌拉,极力提倡喇嘛教。之后,慢清政府拔专款在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修建了“德寿寺”、“广庆寺”,从此,喇嘛教和查玛舞进入辽东。
  查玛舞属于“傩文化”范畴,舞者头戴假面。查玛舞一般有七十人、五十人两种,扮演的人物共分为八组:第一组是二十一度母(蒙语“达喇额客”),第二组是鹿神(蒙语“宝格”),第三组是海螺神(蒙语“阿斯尔”),第四组是八部鬼众(蒙语“额尔伯亥”),第五组是四厉鬼(蒙语“都呼莫”),第六组是七煞神(蒙语“道格失得”),第七组是阎王(蒙语“额尔勒格汗”),第八组是老翁(蒙语“额布根”)。
  查玛舞不仅祀神,也娱人,是一种历史悠久、兼备宗教、文化、娱乐性质的民俗歌舞,曾在蒙古族居住地区广为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查玛舞逐渐消失。
  蒙古族的查玛舞者,大多为世袭,在“都呼莫”舞者中有以角色为姓氏者,称都呼莫氏,汉字义就是“厉鬼氏”,后文化上汉化省改简化为单字姓厉氏,世代相传至今。

从厉姓的分布来看,山 东、浙 江一带居多,辽宁、江苏也有,湖北的随州不知道有没有。衡阳的厉姓应该是属于散落在外的一支,像其他散落在全国各地、繁衍生息的厉姓氏族一样。我的先祖是属于四种厉姓起源的哪一支?他是何年何代来到衡阳的?史料已经失传,无从考究,只是小时候听族内的老辈人传说过,先祖是躲灾避难来到衡阳这个地方的,我的先祖带领他的十个彪悍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衡阳这个地方落地生根,繁衍了整个氏族,建立了厉家村。从资料上看,衡阳厉姓应该与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不是同支,因为辈分排行对不上号。在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的辈分是按一首百字诗排行的。得姓自齐始 家声著景阳 鹜州分派远 甬上衍流长 鸣鹤锺奇胜 迁莺卜允臧 先猷诚可念 后嗣益宜昌 农田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敦伦思秩叙 报本奉承尝 勋名垂竹帛 行谊表圭璋 保世须诒款 延庥定发祥 云乃皆蔚起 谱牒纪辉煌  这里面没有我们衡阳厉姓的“万选文章,硕彦英俊”,所以可以推断,我的先人应该不是出于这一支。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的“百字行诗”的头四句,可解释为:“厉”家的姓字,起源于(鲁)齐之国(山东),厉家人的名声,在景阳地方上是很著名的。厉姓分派在鹜州(金华)以及“衍流长”于“甬上”(宁波),这一支应该是姜子牙的后人。从地域来看,衡阳距湖北最近,衡阳厉姓有可能始于厉国,但我也没有找到史料记载。衡阳的厉姓也有可能是三国孙秀或是唐代新兴王李晋的后人,都有可能,这两支的厉姓氏族是叛逆的,是被欺压的,是受到歧视的,显然,他们的命运是艰难的。我个人推断我们衡阳厉姓,应该是海曲厉氏的一支。据载,“海曲厉氏,在今天的山东日照,有二十多万人口,远祖从北宋年间迁到到南方以后,又在明洪武年间迁到山东的日照,海曲的厉祖厉胜”。我的先祖或许就是在海曲厉姓北迁的时候留下来的,或许在北迁的路上分离出来的。而且我推断“海曲厉氏”应该是唐新兴王李晋的被唐玄宗强迫改为厉姓的后人。由于受到歧视,四处颠簸流离,才有举族迁移的举措。由此推断,衡阳的厉姓,应该是海曲厉姓的一支,是李晋的后裔。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记载,周代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12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的厉公秉政于前824?前816年。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齐厉公被尊为厉姓始祖。“威弭郡盗,名重文坛。”厉氏中曾有唐代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清代的厉鹗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20余年的先贤。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河北省临漳西南)太守义阳侯厉温,温公的儿子名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温公的孙子有次宗和次元两个,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至宋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为丹阳厉姓始祖。厉氏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后于明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年间,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姓始迁之祖。国华的曾孙有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辟为4个分支。至清道光十七年(1827年),共历16世(余略)。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