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最全的匡氏家族族谱【完整版】(二)

2023-06-15 19:05:55 来源:现代语文网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任城:任城历史悠久,据传是古代东夷族部落的住地,为我国最早风姓古国之一。远在三皇五帝时,系唐虞氏故国,有仍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时期为仍国,周朝时期为任国、?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置任城县、亢父县,西汉时期为任城、亢父、属东平国。东汉章帝分东平国置任城国。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置为任城郡。西晋时期复任城国。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戊戌,公元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浅村移于今济宁市任城路,并为任城郡治,隶兖州。北齐天保七年(丙子,公元556年)废亢父县。隋、唐、五代时期任城县建置名称不变,但隶属有别。五代时期的后周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置济州于巨野,任城属之。金国时期金海陵王天德二年(庚午,公元1150年)济州移至任城。元朝时期,济州治所数易巨野、任城;“济宁”的名称始于元朝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以后虽州、府、县时有变更,而济宁之称,自此沿用不替。明朝初期为济宁府,后改为济宁州,废任城县。清朝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升济宁为直隶州,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废,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公元1776年)复为直隶州。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之后,废除封建帝制,在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州置济宁县,在此期间,济宁除设县外,先后分别设道、专员公署等省府派出机构,县隶属之;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3月设伪济宁县公署;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将城区划出设立济宁市;8月,将济宁县北部四个区划出,新建济北县。1949年9月,济宁县并入嘉祥县,划建济宁市。1951年2月,将济北县改称济宁县。1958年11月,济宁县并入济宁市。1965年5月,恢复济宁县。1983年10月,济宁县改称济宁市郊区。1994年1月18日,济宁市郊区更全名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晋阳堂:以望立堂。

任城堂:以望立堂,亦称仍国堂、任国堂、?国堂、济宁堂。

凿壁堂:汉朝匡衡,幼时家贫好学,因无钱买油用灯,乃凿壁偷邻居家的灯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学问家,累官太子少傅。元帝时为丞相,封乐安侯,所以又称“乐安堂”。

乐安堂:同凿壁堂。

敦睦堂

解颐堂

佑启堂

培本堂

太和堂

经畲堂

匡家堂

敦厚堂

一本堂:江西?潭匡易康氏

崇本堂:江西分宜花园匡易康氏

字辈排行

晋阳郡易匡为康氏?公后排辈

即蒙潭始祖?公(匡(康)?,宋初与梁灏同榜。任袁州(今江西宜春、萍乡一带)都使,易匡为康)后第二十四世起:
  "时元生孙德,曾受祖之佑
  继起华国才,天朝载锡光
  永思宗泽茂,家道世荣昌
  先贤贻哲训,忠诚正纪纲
  修齐治平守,创极理鸿章"。

江西修水匡氏字辈

良士从先圣 盛时重俊英 才全征学至 德立乐功成

东海传经远 修江衍教清 文章光尚国 世代显书声

河南潢川匡氏字辈

家贞伟国建,学士启忠贤

河南光山匡氏字辈

天王朝士 建国志宏 永世胜祖 自成大业

四川某支匡氏字辈

明定逢清,世颂麟振,敬修先泽,惟是俊英,道隆作述,德裕志行,声名远大,千载显荣。

重庆合川匡氏字辈

德成古本家,治国有良才,文明延世泽,林凤应田怀。

湖南祁东匡氏字辈

义仕添思永 必文景昌廷 万寿保元其 国正民良定

守宗代增光 作成群俊彦 秉简上玉堂 宏绪循祖训

恭和启吉祥 孝友传家策 清廉致四方 善余多美庆

德厚享安康 修身开寿域 恩泽颂超偿 宪典恒克绍

翰墨广生香 才高维造化 勋烈丕昭彰 英雄豪杰挺

荣华福禄扬 鼎兴隆盛业 绵远振朝纲 (共115辈)

湖南益阳匡氏旧字辈

禄福惟时雍,松国正昌隆,贤良诏上封,英才常蔚起,明哲耀先宗。新字辈:修齐至治平,科技雅章精,丕显宏民泽,累迁增祖荣。

湖南双峰匡氏原字辈

学通朝法,武应梦明,景贤才元,安继再发,文尧太祖,良臣佐国。重修字辈:定逢清世,颂肇麟振,敬修先泽,惟是俊英,道隆作述,德裕志行,声名远大,万载显荣。四修字辈:时际昌盛,礼乐淑陶,诗书诵读,业广功高,谋求廷□,益赞皋赓,泰运长庆,海宇升平。

湖南株洲县匡氏字辈

仕登朝邦,道学允章,绍成宗泽,世锡荣昌。

湖北黄冈某支匡氏字辈

国家兴隆,子孙永久,基绪克绍,先明慎守。

湖北汉川某支匡氏字辈

晋阳垂裕远,奕?萃人贤,经济师周召,文章仿固迁。

山东临沂苍山匡氏字辈

继贵文明金 连德信传祥

湖南常德匡氏字辈

常德匡氏之堂号为晋阳堂,晋阳系今山西省太原一带。常德匡氏族谱首修(约1623年)字派为:贵秉升仪时;洪大子国正;应志仁义绍;开光明景运。二修(1892年)续字派为:丕显承先业;培植德泽长;克昌传有本;荣庆耀家帮。五修(1996年)续字派为:庞魁鼎盛世;金文书晋阳;汉博硕仕举;振天佑朝纲。

四川省富顺县板桥匡氏字辈

文章华国祚,诗礼振家声。大义承宗武,休光绐景明。

常怀山长志,永笃桂林情,荣德征余庆,云初自泰亨。

山东省胶州市胶东镇匡氏字辈

家传百世辛,绍乃永华普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