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汇总】

2023-06-15 20:40:47 来源:现代语文网

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一

董桂珍,女,193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街道朱北社区居民。

董桂珍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每年主动捐资捐物奉献爱心。她的老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并在多次战役中荣获一级战斗英雄,老伴去世前叮嘱董桂珍用他的抚恤金助学,董桂珍老人年事已高,身患癌症十多年,每月退休费3千多元,但她仍义无反顾地遵照老伴遗愿,拿出30万元抚恤金为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义安镇下庄小学建立了“李生秀图书室”,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求学之梦。

一、义务讲师,默默耕耘

2007年4月6日,董桂珍被朱北社区党委聘用义务教授党课,她始终坚持每年为社区党员干部讲授党课。为了使党课通俗易懂,她查阅了大量学习资料,准备讲义,有时甚至备课到深夜。朱北社区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董桂珍同志主动向社区党委提出申请要为社区党员讲党课,她由浅入深,讲事实摆道理,结合实例给辖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别致的党课,令在座的全体党员受益匪浅,深刻领会到坚持走群众路线,反对“四风”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

六一儿童节前夕,董桂珍同志又为辖区20余名兵娃娃讲述了老伴与无数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抗战故事,声情并茂的为兵娃娃们再现了祖国这块红色土地上曾经上演的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语重心长的嘱咐孩子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你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爱祖国、爱父母,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要懂得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中要做到简朴,平时读完的课外书可以留着捐给贫困山区里的学校,让那里的孩子们也能看上课外书。上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不仅受到了红色教育,同时也度过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二、热心公益,志愿服务

退休后,董桂珍也十分热爱社区事务,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06年云南发生地震,四川发生重大水灾,2008年汶川大地震,董桂珍同志主动把家中新买的棉被、毛衣、羽绒服捐给灾区群众。而从2007年起至今,每年“六一”儿童节,董桂珍都会自己出资,为辖区儿童购买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将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到了“九九”重阳节,还为贫困老人购买节日礼物,祝福老人幸福安康。

三、热爱社区,履行职责

多年来董桂珍积极参加社区事务,默默发挥余热,在居民群众中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董桂珍在党员群众的推荐及社区党委的审核下,被推选为选举委员会的组长。年过七十的董阿姨,腿关节有病痛,行走不太方便,尽管如此,她老人家的工作热情仍然十分高涨,在被推选为选委会组长后,她认真学习选举文件精神,积极联系党员群众认真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为做好社区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她与医院预约好的膝关节置换手术一推再推,最后把手术日期推迟到党委换届选举后。她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激发了辖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

四、赠送党旗,代代相承

她十年如一日,真心诚意为周边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却忘记了自己已是76岁的独居老人,曾做过乳腺癌、膝关节置换手术,同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2011年在社区开展的帮扶结对活动中,董桂珍与辖区装甲兵工程学院学员旅的学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3月5日,董阿姨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并赠送党旗给学员们,让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学员们十分感动,表示会牢记肩负的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五、不忘重托,捐赠书屋

3月31日早7点,董桂珍携同家人踏上了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义安镇的路途,去实现老伴未完成的遗愿??建立爱心书屋。董阿姨的老伴叫李生秀,13岁参军,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大战役,流过血、负过伤,身上还留有弹片。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共产党培养人民教育养育了我,我要回归农村,到农村去做一件帮扶工作,建立爱心书屋。”

经过与义安镇镇领导商议,确定捐赠学校为下庄小学,爱心捐赠的图书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童话、中外文学经典、儿童百科、学习字典等共计748本图书,下庄小学将书屋命名为“李生秀爱心书屋”。在捐赠仪式上,董阿姨讲到:“党和人民给了他抚恤金,我不能作为己有,到农村去实现他的承诺,把钱用在刀刃上,做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情,造福农民后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全家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要像火炬传递那样一棒一棒传递下去,这是我们全家的承诺,无怨无悔,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奉献而非索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董桂珍同志始终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关心、帮助他人,默默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

董桂珍同志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被丰台区评为治安志愿者金牌获得者;2009年建国60周年评为丰台区先进个人;2011年度被丰台区评为孝星;同年又由丰台区推荐到北京市,在北京市万名孝星活动中被命名为孝星。被评为最美丰台人。

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二

张德华,男,196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下岗职工。2009年4月?2013年11月任路北区文化路街道山西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自2005年4月从事社区工作以来,始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一身正气、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服务精神赢得了社区党员、居民的赞誉。山西南里社区2009年被评为市科学发展示范家庭模式推广先进单位,2010年获路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社区,2011年荣获河北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河北省千万妇女“争创‘三新’大行动助力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2012年荣获路北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社区先进集体”。

2009年4月刚刚担任山西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张德华就赶上社区2楼2门203室(原名宋秀珍)宋侠静为儿子冯炳章(原名冯光)求学进京上访,当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当晚10点30分驱车进京寻找母子二人。当看到宋大姐母子二人时心感震惊,心想母子俩跑这么远上访一定有诉求,一定要帮助她们母子俩解决困难。于是他先安抚母子俩住进旅馆,母子求学心情迫切不愿意配合,就耐心细致的和她们母子交谈了解情况,当时可能没得到母子的信任。谈到凌晨3点20分母子俩执意要回唐,我左右为难、既考虑她们母子的安全、又不想让母子俩花钱、又怕忙碌一天的司机连夜返唐路上出现事故。他百般劝阻母子俩就是不听,最终走出了旅馆。出于对母子的关心,他又立即和在唐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打探母子的消息,次日8:00社区工作人员告知母子平安到家,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从此他便以每月平均200元的方式进行帮扶,关注母子俩的生活和上学方面的事情,为了能让冯炳章得到同龄孩子上学待遇,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母亲为儿子求学的愿望,他多次结合有关部门和孩子应在的唐山市第十中校长范林清探讨如何解决孩子入学问题。还通过个人的关系找唐山市教育局局长李全民,说明母子求学的渴望诉求、探讨寻求解决办法。经多方协调最终冯炳章返回盼望已久的学堂。母子求学的愿望实现了,圆了孩子上学的梦。

2010年2月春节将至,身为社区书记的他,为关心母子俩的生活,多次入户给母子俩送去衣物和慰问品。在一天晚上入户时,正赶上正在学习的冯炳章给他开的门,当他走进屋内发现漆黑一片,原来孩子是点着蜡烛学习,孩子求学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在家里学习环境又这么差。他想不能因为没电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亲自联系供电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供电的问题。原因是因为母子俩交不起电费被断电,经核查拖欠电费687.9元。如恢复用电、电表安装费300元、预存电费200元,共需1187.9元才能恢复供电。他知道社区经济紧张,但还必须解决母子俩用电问题,他从家中先拿来钱垫付了供电所需的金额,保障了母子的生活用电。光亮照亮她们的住所也照亮母子俩的心灵,同时也坚定了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经过冯炳章的不断努力,考上了唐山一中并当选了班长。

在2012年3月2日据居民反映母子俩很少出门,孩子也没上学,他马上带领工作人员进行入户了解情况,得知母子俩患感冒已有几天了,母子俩萎缩在一个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分别发烧38.7和39.5度,立即安排人员给母子俩买来暖壶和食品等生活用品,并让会计拿来1000元作为购买药品和食品的补助资金。

在交谈中他感觉室内有点凉,发现没有供暖设施。经了解是因生活困难多年未交取暖费,暖气片被供热部门拆除。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保障孩子的健康、保障室内供暖正常。他结合供热部门有关领导,根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法解决供暖问题。利用周日的时间亲自找来安装工人和部件、暖气片等给母子俩解决了冬季供暖问题。

2013年8月8日上午宋侠静、冯炳章母子来到了社区说:冯炳章高三年级的返校报到时间在8月10日,由于家庭困难交不起上学的各种费用,找到了他给予帮助解决,不然孩子面临辍学。他知道孩子学习好、智商高,一但辍学结交社会闲杂人员,有可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大的危害。当时他就说:“你们娘俩放心,我尽最大努力和唐山一中校领导联系,哪怕我自己拿钱也一定让孩子上学”。当天下午他联系派出所社区中队长潘娜一同驱车赶往唐山一中找到学校领导,把冯炳章的家庭情况和在学校学习情况进行了结合,希望校领导考虑冯炳章好学上进的基础上,能否在奖学金和减免学杂费等生活费补贴方面予以照顾。通过合理的建议协商,校领高度重视决定免减冯炳章在校的各种学杂费,并每月给500元补助作为生活费。

8月9日下午5点20分,他去冯炳章家中告知冯炳章可以正常报到。母子俩百感交集的说:“刚才我们娘俩还说呢,张书记现在还没有来,恐怕这学上不了了”。当冯炳章得知可以报到上学便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大家希望,使学习的信心更加坚定,在冯炳章刻苦努力下考上了广西大学,为了鼓励孩子他给了1000元钱作为学费,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三

两根针头扎进静脉,一股鲜血通过软管进入干细胞分离机,然后输回体内。10月19日,文安县首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栾长宝在河北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采集悬液181毫升。10月24日,文安县为栾长宝举行了欢迎会。

今年31岁的栾长宝是文安县大留镇花木厂村的普通村民,现为文安县一建公司职工。2013年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的他,留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许下一个生命承诺。经过三年的等待,今年4月份的一天,正在塔吊上工作的栾长宝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的通知:与一位血液病人初配相合,他非常激动的回复同意做高分辨检测。

“我之前不了解献血时我也不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也没太放在心上。”栾长宝说,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后有些担忧,害怕捐献对自己的身体有影响,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同意继续做检测。

据了解,“爱心公益达人”栾长宝家祖祖辈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都已60多岁,生活淳朴简约,常年以种地为生,他有两个儿子大的6岁,小儿子刚刚5个月,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他平时做些零工挣钱养活一家4口中。

尽管生活比较艰难但在公益道路上栾长宝从未停止脚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他不顾家人反对,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赶往汶川,帮助灾区人民做安置房的建设一呆就是10多天。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乘坐飞机,带着爱心人士捐款筹集的1万多元药品,连夜赶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从废墟里挖人,由于道路中断用担架往外抬送伤员,后期帮助庐山中学盖板房,搭帐篷,做消毒工作这次整整干了17天。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参加文安县“爱心企业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做公益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就做,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其他什么也没想过。”

8月份,好消息传来,栾长宝和病人高分辨检测相合。9月1日,捐献前体检并顺利通过后,栾长宝说:一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戒烟戒酒,把最好的生命种子送给患者。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10月15日栾长宝安排好妻子和不足五个月的小儿子的生活,把母亲送到廊坊的医院就医,只告诉他们要出差,瞒着家人,在廊坊市红十字会、文安县委、卫生局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的欢送祝福下,前往省会石家庄采集医院开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动员准备。

到达医院后,开始打动员剂,栾长宝出现了肌肉酸痛等反应,“来的路上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给我讲了很多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志愿者全程陪着我,我很感谢他们。”栾长宝说。

10月19日8时,栾长宝开始捐献,经过3小时20分,顺利采集完毕,共采集181毫升悬液。“我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开始幸福生活。”栾长宝祝福患者。

深州泰和医院院长韩广泰为栾长宝作诗祝福。“栾布重义得封侯,长安纸贵有缘由,宝兄善行承家传,美名天下独逍?。”

10月20日,栾长宝从石家庄回到廊坊,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住院的母亲,并告诉了母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父母看到儿子无恙归来,并没有责备他,父亲告诉他,“儿子你是好样的!”

“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无论如何,能帮助人的就帮助,不要袖手旁观,要对得起自己良心,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栾长宝说。

据了解,栾长宝是中华骨髓库第6024例,河北分库第305例,廊坊市第10例,文安县的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