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部执行力经验发言稿

2023-06-02 06:18:03 来源:现代语文网
提高干部执行力经验发言稿执行力,不仅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展现,更是领导干部党性的体现;不仅是执行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执行态度、执行责任、执行效果的检验。笔者认为,提升执行力,需要在四个方面下真功、促突破、求实效。
一、提升执行力,核心在于强化执行的政治意识,增强执行的坚定性。政治意识强不强、政治敏不敏感、政令畅不畅通,这是有无执行力的评判标准,这是决定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不讲政治、不听从命令、不服从决定,就是没有执行力的表现。因此作为一级组织、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始终坚持把讲政治作为履好职责、干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政治责任,保持政治清醒,做到旗帜鲜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绝对服从中央和省、市的党委和政府决策决定,自觉主动与*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政令在人事编制部门的绝对畅通。
二、提升强执行力,根本在于强化执行的能力建设,增强执行的有效性。执行力的强弱、执行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执行能力。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对发展目标的执行、对工作任务的执行、对工作纪律的执行、对工作要求的执行等等,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或者将大打折扣。因此加强执行者的能力建设对于提升执行力至关重要。巴中人才匮乏,而且留不住、引不进,愈益成为制约巴中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影响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的切肤之痛。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没有人才,就没有文明;只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事业才有希望,前途才会光明。这必须成为全市上下的识,成为巴中发展的理念。要破解人才危机、排除发展障碍、消除执行阻力,必须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把人才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来谋划、来落实。就是要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巴中”这一主题,坚持“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一导向,树立“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意识,驱动提升人才队伍能力、激发人才活力、引进优秀人才的良好机制,主要包括推行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凡聘必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务凡升必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凡评必考的“四必考”制度;在人才引进上建立给编制、给岗位、给待遇、营造使用天下人才环境的“三给一营造”引才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人才给予重奖的激励机制,中层干部横向、纵向、内部轮岗竞岗交流的竞争机制,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按给企业创造的税后利润比例给予明奖的绩效机制和激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热情的服务机制等“五大机制”,从而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与氛围,促进各类优秀人才的成长集聚和潜力能量的充分挖掘与释放,为巴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可靠的人才保障。
三、提升执行力,关键在于强化执行环境的营造,增强执行的操作性。环境、条件制约执行力度,影响执行效果,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科室之间、岗位之间职能不清、职责不明引发的扯皮、推诿问题是影响巴中执行力、影响部门执政力、影响个体执行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理顺部门职责,建立上下协调、左右互联、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保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提出“严格政策法规、科学规范有序;打造阳光人事、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既要严格遵循政策法规,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准确界定部门职能职责,科学核定机构编制;又要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对职能逐步弱化、萎缩的部门,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转移、分解职能,相应调整机构设置,并随之精简机构、调整编制,调配人员;对职能强化的部门要及时增加编制、充实人员,实现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与部门职能职责匹配,切实解决部门之间、单位内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和人员布局不合理、工作忙闲不均等问题,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每个工作人员都在顺畅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下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避免工作相互扯皮、责任相互推诿、能量相互消耗,确保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同时,要建立健全对执行状况的科学评价和逗硬考核的机制。明确执行目标,按照“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要求,完善指标体系,以简明实用、利于操作的手段来评价执行结果,克服繁琐、庞杂的形式主义评价,并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实施逗硬考核,将执行结果好坏与奖惩密切挂钩,体现考核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