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登黄山》观后感

2023-06-03 05:25:39 来源:现代语文网

【篇一】

7月不同寻常,黄山不仅进入了高铁时代,而且迎来了电影《*登黄山》的首映。黄山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着日出霞光步入了崭*。

电影《*登黄山》以纪实的手法,重现了1979年的7月,75岁高龄的*健步登临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过程,片中穿插了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产到户”、恢复高考、香港回归等热门话题,全片再现了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让观众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小康道路的光辉岁月。

一代伟人,登上一座名山;一部电影,再现一段历史。*身着白衬衫、脚穿黑布鞋、拄着拐杖健步登山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观众几次因为山路艰险而为他捏着一把汗,特别是看到*在登山时差点滑倒,我忍不住惊呼,不由得对*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在慈光阁告诉陪同人员不能因为他在而封山,让游客正常游黄山;在人字瀑传授长征经验让大家把裤脚卷过膝盖,说这样轻松些。在玉屏楼叫夫人和女儿洗脚水别浪费了接着继续泡脚,并让家人和陪同人员把吃的住的让给游客……这一点一滴都体现了*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在鳌鱼峰与卖茶叶蛋的阿婆亲切交谈、在百步云梯为游黄山的复旦大学学生签名、在始信峰与香港的摄制组亲切合影……这一切一切体现了*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意,倾听民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崇高风范。重温历史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黄山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黄山时,问黄山的建设、问黄山的发展、问黄山的生态、问黄山的物产,殷殷叮嘱“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句句话语都饱含了他对山区人民致富的殷切期望,处处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勇气和决心。此次黄山“破冰之旅”,*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讲话’”。*用坚实的脚步、用有力的双手为黄山的未来写下了气壮云天的诗篇,黄山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如今,36年过去了。黄山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名山,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竞相前往的旅游胜地。合福高铁的开通,给黄山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将来到黄山要能开现代语文网”的夙愿。“飞雪千年茂不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举国纪念*诞辰110周年之际,让我们继承*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践行“三严三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黄山人将牢记“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嘱托,沿着*的足迹走下去。正如电影片尾曲唱的“沿着蜿蜒崎岖坎坷的山路,如沐春风和未来一起攀登,看我日出黄山”。

【篇二】

1979年7月11日,一辆列车缓缓驶入安徽省皖南山区的一个小站??繁昌火车站。列车停稳后,一位穿白衬衫的老人精神抖擞地从车上迈步下来。那老人,正是时年75岁的*同志,他此次是专程为登黄山而来。

那时,铁路还未直通黄山,宣城地委和繁昌县的负责人提议,请*同志到县城休息一下再赴黄山,小平同志笑着说:“不麻烦了,一休息就走不了了。”“气可鼓不可泄,我们一定要上去!”

7月12日清晨,黄山碧空如洗,清风送爽。*同志来到观瀑楼前,并由此开始登山。他脚穿圆口布鞋,手拄登山拐杖,精神饱满,向着陡削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攀登而上。

小平同志特别规定了两条:“第一条,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万里补充道:“那就和群众一起同行吧。”小平听了连连点头称许,“第二条,这次利用休假时间来黄山的,对外不宣传。”正是小平同志这个意见,他唯一一次登临黄山的情景,当时没有在新闻传媒中作过详细报道。同时,*要求与他随行的家属,食宿费用自理,伙食按四菜一汤标准。

很快,许多游人认出了*同志。人们欣喜万分,情不自禁地列队鼓掌。有人称他为邓副*,有人喊他邓爷爷、邓伯伯,许多游客大声问候:“小平同志,您好!”小平同志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还不断问候:“大家好,同志们好。”

下午,小平同志来到了位于海拔1680米的玉屏楼。他站在这里,凭栏远眺黄山三大主峰。苍松展枝,群山挺拔,夕阳西沉,晚霞染红了姿态万千的群峰。当晚,小平下榻玉屏楼。*住在二楼的208房间。房间里仅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一盏吊灯、两个茶杯、一个凳子,客房面积仅9平方米左右。当时,整个二楼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当天的晚餐,很简单,四菜一汤,分别是:苔菜炒肉丝、宫保鸡丁、黄鳝糊、红烧丝瓜、榨菜肉丝豆腐汤。

而当时正好在放暑假,很多学生在游山,有学生大胆地走到*面前,想要合影,还掏出学生证请他签名。*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当小平同志听说这么多人是特意从温泉赶来看他的,感动地说:“你们为了看望我,来回要跑30多里山路,谢谢大家。”

13日,登上光明顶后,小平同志特意到黄山气象台和701广播电视转播台,看望那里的干部职工。下午2时,小平同志又顺利地到达了北海。小平同志频频和大家握手,并高兴地对游人讲:“上黄山这一课,我是合格的,我们大家都是合格的。

下山后,*同志他以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就中国改革开放和黄山开发建设做出重要指示。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山区不适合种玉米那就不要种玉米,适合种茶叶就种茶叶。同时,提出要改进产品包装,祁红、绿茶要包装精致,笔墨纸砚要做成成套礼盒;黄山门票要“一票两价”,中国人一个价外国人一个价。他还建议安徽省要给黄山加大资金投入,修通道路、加装索道、搞好住宿和服务,另外,还要注意保护山内环境……他以新加坡的旅游业发展举例,强调“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对黄山要好好整治。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同志的“黄山谈话”,为改革开放初期推动旅游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他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也是从这以后,黄山的旅游品牌日渐打响,祁门红茶、皖南绿茶、徽州的笔墨纸砚、徽州古民居也随之走向了世界。

更让大家鼓舞的是,看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75岁登上黄山,无疑使人民对*拥有了更强大信心,使全国人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腾飞拥有了更强大的信心。

3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早已翻天覆地。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正是从1979年*“黄山谈话”后开始,如黄山的日出,那一道闪烁耀眼的阳光穿透云海拨开迷障。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