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汇总】

2023-06-16 10:05:38 来源:现代语文网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第一篇

20xx年10月13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天津文化中心历史博物馆,全体青年团员共同参加了“青春心向党,奉献在市幼”的主题团日活动。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参观两个场馆的内容:《中华百年看天津》和《天津人文的由来》,通过参观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天津的历史及天津的新变化,增强了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首先,“中华百年看天津”展馆以天津地方史为主题的大型历史陈列。展览将文物、文献、照片、模型、油画、景观等巧妙结合,通过历史照片、历史文献、文物和历史资料等展示天津建城以来城市发展的历程。展览分为九个板块:天津历史的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的启蒙、殖民统治的见证、北洋新政的诞生、中西文化的交汇、日本侵华的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和北方经济的中心。该展览展示了天津的历史文明和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其次,“天津人文的由来”是天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它概略地展示了天津自旧石器时代末至清朝中后期上万年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天津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对于因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而形成的军队屯驻、人口聚集、漕运枢纽、商品流通等影响古代天津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予了突出展示。

通过今天的主题团日活动,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艺术展品,更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而且对天津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大家都为天津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作为一名青年团员和入党申请人,我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踏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幼儿园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第二篇

世间有很多宝物,虽然不一定可以拥有,但是你能够走近你最喜欢的宝物的身边这也是一种幸福。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其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2007年底对外免费开放,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区域内,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落成并对外开放。新馆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层叠错落;内部空间设计更融合了博物馆穿越时空隧道、连接未来之窗的理念,新颖独特。新馆总投资8.3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6400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4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1000平方米。新馆特设2800平米的临时交流展厅,除了基本陈列和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外,可以不定期举办国内外大型临时性特展;可容纳近400人的国际报告厅,设施设备一流,能够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新馆的建成充分满足了博物馆陈列展览、藏品管理、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社会教育等功能需求,是天津地区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天津博物馆新馆常设三个基本陈列:《天津人文的由来》(古代天津)、《中华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和《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重点展示天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积淀的丰厚物质遗存。2012年新馆开馆之际,依托天津博物馆历代艺术品收藏系统丰富的特色,特别策划展出书法、绘画、瓷器、玉器、吉祥文化、文房清供、民间艺术等8个文物艺术品专题陈列。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第三篇

11月11日下午我校全体师生参观了天津博物馆,听解说员介绍,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类文物与艺术类文物并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色。馆藏各类文物近20万件,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历史文献、近现代文物、地方民间工艺等多个门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我们参观了《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等展厅,字画、古玩、瓷器、砚台、木器等各类珍品经过精心设计摆布、揭裱、整修,放置于镜柜中,在和谐雅致的灯光照衬下,显示出非凡的气度。“中华百年看天津“它分大九部分:天津历史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启蒙、殖民统治见证、北洋亲政的诞生、中西文化交汇、北方经济中心、日本侵华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这里荟萃了自古至今在天津的历史人物以及出现的文物,早期电报机模型,20世纪的织布机、纸钞货币、汇票,北宁铁路机车模型.....看着这些具有历史传统的种种,我犹如回到了20世纪,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街区,亲眼见证中国的兴衰。在看日本侵华基地这部分的时候,我的心在抽疼。绞刑架上无辜的中国百姓,土坑中紧闭双眼的孩子......我们一路跟着历史的足迹,回顾着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耻辱,艰辛,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历史在变化,历史在发展,现如今的天津已不在是外国殖民者的殖民地。一个进步着的天津,不断发展着的天津,充满生命力的天津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通过这次参观天津博物馆,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更加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还感到了现在天津的快速发展与创新。总的来说,天津市博物馆作为天津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不仅肩负着保护本地区地上、地下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更是集中展示华夏文明的一座古代文化艺术的璀璨殿堂和百年天津风云的历史走廊。牢记历史,展望未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古老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站在历史的角度,曾经的辉煌不能仅仅停留在夸耀上,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创造和努力,曾经的耻辱不能忘记,让我们肩负起神圣的历史的使命,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第四篇

结合课堂上的晚明人物画代表人的讲解,我们对其中陈洪绶的作品有了想进一步了解和分析的念头,于是回来根据现场作品的图片查阅了相关的书籍。

陈洪绶.明万历二十六-清顺治九年(公元1598-1652年)字号:章侯,老莲等。浙江诸暨人。善画人物,山水和花鸟。师法晋唐风格,尚古意。奉命入内府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画技日益精湛,名声显赫,与崔子忠齐名,世人称为“南陈北崔”。但后来因不满政权腐败,不愿就职宫廷画家。明亡以后,专心绘画中。

陈洪绶的人物形象如他的好友评价是:古心如铁,秀色如波,彼复有左右手,如兰枝蕙叶,乃有此奇光冷响。

而葛金?对他的描述是:取象于真,取法于古,婀娜精致,不失大雅。

张庚《国朝画徽录》评其为: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

他的绘画特点是,学习晋唐,运用游丝描来画线条,或圆或方,简练劲健,充满运动和节奏感。把人物夸张甚至变形,头大身短,躯干伟岸,脸额丰硕,形态十分高古。所绘人物脸多被形容为大长马脸。设色多用平涂。

陈洪绶《淮南八公图卷》绢本设色天津博物馆藏此幅画推算是陈洪绶早年作品。描述的是淮南王迎接八道仙人的情景。

从画中人物可见人物衣纹线描既不像顾恺之的圆润流畅的高古游丝描又不似李公麟的劲健铁线描,也不是吴道子的兰叶描。人物开脸也不觉得怪和拉长,变形。但会不会是陈洪绶早年的绘画风格没有那么严谨熟练呢,于是翻查了他早年的另一幅作品:《三教图》希望能从里面发现一些早年的风格特点。

本图是以儒,释,道三教教主为中心。这是画家29岁时候的作品。可以发现人物开脸已经都是下颌庞大,脸部变形,已经有怪的特点和个人风格了。另衣纹线条细劲工稳,具有李公麟铁线描的特点。而且整个画面设色自然,充满古意。而在《淮南八公图卷》以上三点都没有。

为了更多了解,继续查看其它不同时期的陈洪绶的作品,如《饮酒读书图》《蕉?丝竹图》《隐居十六观图》发现人物脸怪且变形,勾纹线条或高古游丝行云流水,或精准劲健,整个画面充满古意,人物变形,风格朴拙始终贯穿其中。

对比查看了陈洪绶的印谱和落款,左上图为《淮南八公图卷》,右上图为《中国书画家印谱》所查陈洪绶印的图。对比发现印谱有陈洪绶印,但半截模糊。对比《淮南八公图卷》印章存疑。另外发现陈洪绶的落款一般是洪绶,老莲,枫?莲子陈洪绶没有落陈洪绶这三个字的落款的。另外落款的字体也截然不同。在《中国绘画全集》里面查看《饮酒读书图》《吟梅图》,《门草图》的落款发现陈洪绶的字体劲瘦紧凑,拆开字体结构,提按点顿也与《淮南八公图卷》不同,后者字体稍圆,另力度略显不够,觉得迟疑不够流畅。

综上所述,个人以为《淮王八公图卷》风格不够接近陈洪绶的怪和变形,线条没有他的行云流水和精准劲健,落款和字体与陈洪绶不符,所以存疑。有可能是他的弟子或模仿他风格的人所作。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因所学有限,希望老师同学们多提意见。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第五篇

20xx年5月5日,在总公司团委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弘扬爱国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团日活动。我们当天参观了位于天津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大沽口是京津门户,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乃至进逼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誉为东方艺术宫殿的圆明园焚之一炬,迫使清统治者两次离京出逃。在侵略者的枪炮逼迫下,清政府签定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区军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

参观过程中,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生动翔实的解说和史料文字的介绍,我们重温了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不畏列强、抵御外辱的历史。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中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大沽口炮台历经外敌入侵、几经兴废的悲壮历史和中国人民不畏列强、顽强抗争的史迹,体现了大沽口炮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丰厚的历史积淀,同时使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我们不仅要牢记历史,奋发前行,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个人修养,而且要在新时期用实际行动践行*,认真学习和工作,努力提升,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