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50字【汇总】

2023-06-11 17:14:15 来源:现代语文网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50字一: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来自上海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美少女武亦姝夺冠。其实,这场比赛中其他选手都很强,女博士陈更更是已经担任过几期擂主。不过,由于比赛题型并不局限于记忆类的填空选择,而是从历史、社会、生活等层面同时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攻擂者自身知识范围的局限,就成为追逐赛中的致命短板。最终稳定发挥的武亦姝成为最终攻擂者,而在第二轮与百人团的飞花令对决,以及第三轮的擂主决战中,对手的失误也将这个小才女送上了冠军的宝座。

武亦姝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在读高中生,她的诗词储备量大,让她一战成名的那次飞花令主题字是“月”字,武亦姝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这句诗重复了。飞花令有时间限制,非常考验参与者的诗词积累和心态。而武亦姝不仅没慌,还微笑着迅速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诗里包含四个“月”字。在决赛中,她又是9道题无失误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以“酒”为题的飞花令里,她连说三句酒字诗,而并没有要求对手也同样对擂三句,即便如此,最后还是获胜。

赢了《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顿时成为“网红”,不少观众大赞其“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诗词大会的主要原因就是场上的选手都很淡然,心中有诗、爱诗,不为名利。”

还有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有的网友则替夺得亚军的彭敏可惜,“他已经是《中国成语大会》和《汉字听写大会》的双料冠军,差一点就能赢大满贯了。真是遗憾”。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50字二:

心中有诗的人,纵然不逞口舌之强、言辞之利,也会用行动写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公元975年,偏安江南近40年的南唐被灭,后主李煜成为北宋的俘虏,被押到汴京。与他同行的,是他已经蜚声海内的词句。“?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3年后,他又因回忆故国,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被宋太宗毒杀。台湾文化学者蒋勋说:“李后主是战争的失败者,又是文化上的战胜者。因为他的词征服了汴京,整个汴京的文人都开始填词。”

宋词,从歌伎酒肆的小调,转变为中国文化史上与唐诗并肩的文化高峰。

文化的魅力,从不、也永远不会屈从于任何压力。诗书传家济世,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规律。

曾有学者在报刊上撰文,批评当下有些人“不会说话”,往往在语言中表现出一种傲慢,或颐指气使,或口无遮拦,或索然无味,或不知所云。《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梁衡曾在值夜班时撤下一篇评论,其撤稿意见大意是,一篇千字文连续出现13个“要”字,“一要再要”的霸道作风、官样文章令人生厌。不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存在已久,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去学学诗。正如孔夫子所言:“不学诗,无以言。”

学诗不仅仅是学技巧。中国古诗词中有丰富的表现手法,但只去学技巧,却难以真正提高自己说与写的能力,更不能改变自己思考的内容和方式。“诗言志”,一个人,境界不高、格局不大、眼界不广,技巧再多有什么用呢?梁衡说,只会用“要”字写评论的人,是“权”的意识、“官”的意识太重了。有了这样的意识,技巧再多也用不出来,或根本懒得去用,只留下一副高高在上的冷面孔,臭在那里。

学诗是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诗人未必都是君子,更不都是好人,李国文先生在随笔中就列举过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诗人贱行。但好诗总是人生最美好的部分、最真诚的感情、最真切的心志的反映。经过漫长时间的化学作用,去腐朽,凝神奇,“表里俱澄澈”。钱钟书先生把文章喻为鸡蛋,作者喻为母鸡。随着时间的流逝,读者更多关心的是鸡蛋的质量,而不再注意那只母鸡当初是否贞洁,或许这就是文化的自净功能。远离了诗,就远离了自省,弱化了趣味,钝化了对美最初的向往,麻木了心灵中最本真的部分。真心实意亲近古诗词,用诗意抵消生活的粗粝,用壮阔开掘思维的闭塞,用精致磨洗庸常的琐屑,知耻、知礼、知不可为,这就是诗,让一个人形端表正,扩大到社会,“再使风俗淳”。因此,《中国诗词大会》比拼的绝不是记忆力,而是对审美、对感知、对体用的回归,让我们的口耳鼻舌触重新敏感起来,让我们知道该说什么、该怎样说。

人人都能读懂诗,也会被真正的好诗折服。北宋初期的汴京,人人醉迷于李后主的词,并不在乎他的亡国之君的身份。《红楼梦》中被人买来卖去的香菱,同样可以感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韵味。在中原大地,那些不识字的农民也会从“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又披上了身。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的唱词中熟悉穆桂英、杨家将,把家国情怀刻在心里。心中有诗的人,纵然不逞口舌之强、言辞之利,也会用行动写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才是打开诗的正确方式。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50字三:

以前的时候只要看到关于文学的节目我的不会看,看到就想要睡觉。因为觉得太无聊了。而今天,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中国诗词大会》,我以为会很无聊,可我没想到我学到了很多诗句。例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

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词的达人共一百个,包括外国学子,古稀老人,他们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这个节目中真是藏龙卧虎啊!百人团中高手如云,而挑战者更是功底扎实。一开始,一首诗念的很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一位挑战者在第七题挑战失败,但他的成绩不低,124分。第二位挑战者的成绩是192分,后面的一个超过一个,但最后一位挑战者没有超过前面的选手,一开始他太紧张了,所以一开始就失败了。

看到这些人的努力,我要多背古诗,多积累,就像台上的一位大姐姐说:“我们喝水是为了活着,我们喝茶是为了活的更好。生活不能仅仅是活着,为了活的更好,所以我们还要有诗和远方。”说的多好啊!听到这句话,我想到了一句更好的,“活到老,学到老。”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