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字

2023-06-13 10:58:32 来源:现代语文网

 【领导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字一】

3月28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开播,随即开始走上“爆款”之路,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刷出各种惊人数据,成功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一部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没有炫丽特技的反腐电视剧会成为“现象级”爆款电视剧,获得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在综艺节目和小鲜肉满屏飞的当下,确实让人意外。为什么该剧会成为一部现象级电视剧呢?归根结底在于该剧非常“接地气”。想到这里,笔者不禁想问:若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也能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接地气”,想必一定也会成为“爆款”干部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成为“接地气”的干部。但部分领导干部却并未真正领会“接地气”的深刻内涵,“打招呼”式调研、层层陪同式考察、“盆景式”典型、“长颈鹿”站牌、迷宫般的立交指示牌等不“接地气”的现象屡屡在我们身边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只唯上,不唯下”的思想在作怪,是“为民服务”理念缺失带来的结果。而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干群关系,我们必须予以纠正。

领导干部要“接地气”,一定要“走下去”,最重要的是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下去”。不但要做到人到基层,还要做到“心”到基层,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和群众交流沟通、平等对话、坦诚相见,这样才能以心换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到基层“接地气”,既要到政通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去总结成绩,也要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听令人欢欣鼓舞的顺耳话,也要听令人愁眉苦脸的逆耳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民情、顺民心、解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就是“地气”,就是力量的源泉,领导干部只有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接地气”,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才会在做决策时更有底气,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领导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字二】

近日,开年最大的一匹电视剧黑马《人民的名义》成为全国观众热议对象。在IP偶像剧大行其道的市场环境下,《人民的名义》一举拿下了豆瓣网站8.8分的高分,堪称创造了一个收视奇迹。对此,党员干部需要关注什么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将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而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内容,是给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打预防针”、“敲警钟”、“踩刹车”,引导党员干部端正心态,坚持“三个自信”,走正确路线,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所以,党员干部应从《人民的名义》中学习反腐斗士的浩然正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让百姓放心,让老百姓安心的好公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立身、立行、立德、立业,做一名合格党员。

近来*发文《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是新形势下进一步运用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来武装全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的*周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在政治上保持高度觉醒,努力向合格党员标准靠拢。

坚持“不忘初心”践行“四讲四有”。作为党员干部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守“对党忠诚”这条生命线,不断强化“三个自信”,以践行“讲政治、有信念”立身;二要以“三严三实”要求,着力解决在思想、政治作风、纪律、规矩等方面的问题,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以践行“讲规矩、有纪律”立行;三要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不懈地运用*系列讲话精神来武装头脑,增强党性修养,践行“讲道德、有品行”立德;四要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践行“讲奉献、有作为”立业。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尺,突出问题导向,认真对标检视,自觉正身正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时代性,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争当先锋模范,真正做一名合格党员。

【领导干部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字三】

在反腐题材影视剧沉寂多年后,最近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拍摄的反腐题材大戏《人民的名义》却意外引爆了收视长虹,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讨论话题。这部剧的热播充分印证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期待,它也警示着我们*的每一位党政领导干部,值得每个官员好好看看。

《人民的名义》播出伊始就引发了社会大讨论,有人惊呼剧中贪腐情节尺度太大,甚至参演该剧的演员胡静在看完剧本后都被剧本的情节惊出一身冷汗;有人则为剧中警察的“黑暗”形象打抱不平,认为“抹黑”了警察形象;而更多的人则为这部剧的写实性叫好,认为反映了现实生活,彰显了人民意志。

其实,剧中的情节并非艺术夸张,而是真实地存在,譬如“小官巨贪”的典型赵德汉的原型是已落马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被查后检察机关从他家查抄现金2亿多元,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而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与黑社会勾结,参与拆迁镇压群众的“黑警察”。剧中情节“大尺度”只因现实生活中官员的贪腐“尺度太大”,甚至比剧中还要恶劣,超出人们的想象。

剧中贪官人物赵德汉出身农民家庭,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长为国家干部,却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揽财,家中的现金堆积如山。落马后,他说“有了第一次就再也收不住手了”,这是无数贪官的犯罪的缩影;与赵德汉串通一气的京州省汉东市副市长丁义珍,在检察机关正要实施抓捕时接到密报迅速逃往美国。可逃亡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逍遥自在,为了生存不得不去迪厅扫地,当他提出异议时,却被熟人的儿子打耳光。这些都是现实中腐败官员活生生的写照!

说过,腐败问题不除,将亡党亡国。腐败问题有多么严重,我们党和民族的未来就有多危险。我们每一位党政领导干部都要从剧中反观自己,警示自己,有问题则赶紧悬崖勒马,无问题则继续严密死守廉政防线,始终铭记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