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人区》电影观后感

2023-06-11 10:58:50 来源:现代语文网

《无人区》是一部很容易看得懂的电影,黑色不失凝重、戏虐却不夸张是我的观感。下面是现代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无人区》电影观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无人区》电影观后感

“别把我当成是同类,我和你不一样。”在影片中徐铮的这就台词屡次出现,让人印象深刻。就像在《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一段经典的念白说出了吴宇森导演的境遇和心声,这句话似乎也可以被看作是宁浩导演拍摄《无人区》这部电影的内心写照。

拍摄《无人区》之前,《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两部作品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仅让宁浩迅速成为了青年导演中的佼佼者,更让无数的观众和影迷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充满了极大的期许。很快一部叫做《无人区》的电影在观众们的热切期盼中开拍了。也许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大惊喜,也许是为了证明,“别把我当成是同类,我和你想的不一样。”而刻意转型,宁浩导演一心想要玩点儿不一样的,他把拍摄地点选在了无人区,故事也不再只专注于幽默和搞笑。“没有一个好人的西部片”成为了坊间流传最广传闻。

于是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就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旅程,这一等就是四年。

四年,对于一部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来说真是太过于漫长了,漫长到近乎绝望。且不说这么长的时间里,电影产业会有多么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观众的口味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部拍给四年前的观众看的电影,现在剩下的最大卖点也就只是对其为何被尘封了这么久的好奇心了。

我看完整部电影的第一感受是,《无人区》真是一部彻头彻尾失败的电影。

之所以这么说,第一个原因是,像这样一部不涉及敏感问题的电影,它能够被尘封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的表现,而且就成片来看,它的被禁似乎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二,同宁浩导演的其它作品相比较,《无人区》并未让人看出明显的进步和突破,只能说是对类型片一次大胆的尝试而已。把这部电影同那些经典美国西部片、黑色电影、公路片以及科恩兄弟的作品相提并论显然是极其荒谬的,硬要比较的话,其实更应该把它划分到《西风烈》的级别,这样的比较才更加合理。

说《无人区》比《西风烈》好看,我百分之百同意。

第三,就剧情而言,这是一部关于失败的电影,因为电影中的所有角色都是失败者。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怀揣着对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电影的残存的好感走进电影院,那么大约会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你会失望而归。

之所以说百分之五十,是因为通过这部影片能够看得出宁浩导演的野心和志向,他想要拍出一部即让人惊艳,又能够大胆突破自己的电影。然而矛盾的是他无法割舍那些曾经让他获得成功的技巧和手段。于是他一面想要去模仿科恩兄弟的电影风格,另一方面又想在这个基础上贴上宁浩的个人标签。事实证明,这两样东西在《无人区》中成为了相互抵消的因素。学科恩兄弟只学到了皮毛,而在以往的作品中所显露出的才华和特色也无法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科恩兄弟的风格和宁浩的才华,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拉扯最终造就了《无人区》这部电影。

在宁浩以往的电影当中,人物性格塑造的最主要特色就是他们都有一股拧巴劲儿,正是这种拧巴劲让他电影中的人物都很接地气。在《疯狂的石头》中所有人都为了一块石头而拧巴,在《疯狂的赛车》中黄渤为了讨一个说法而拧巴。这种拧巴不但塑造了人物性格还成为了支持故事发展的核心动力。《无人区》中的各个角色身上依然有这种拧巴的特征,每个人都为了一件事儿较劲,比如在夜巴黎加油,老板非得要1500并提供特殊服务不可,老板的儿子非得把东西全都敲碎不可,老板娘什么东西都先收100然后再要50保密费,妓女非得逃跑不可,徐铮一心就想要把尸体烧掉,黑老大就非得把所有人都干掉等等,这些非得不可的劲头儿让这些角色都很有黑色幽默的气质,一看到拧巴的标签就立马就会知道这是一部宁浩的电影。但是在“疯狂“系列电影中总会有一根线把所有人都捆在一起。然而《无人区》中的这些人的相互关联显然并不够紧密,他们几乎都在各忙各的,硬要找到联系的话也都是如贪念、欲望等抽象的连接,这也直接造成了影片在剧情上的松散。虽然人物各具特色,但是整合程度并不高。

此外,无人区这个环境并没有参与到叙事的体系当中,环境的特殊性作用不够明显。感觉上无人区就是为了这几个符号化的角色的而特意安排的,而环境本身并不重要,这就像是随便找到一个盒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而盒子本身并不重要。无人区恶劣的环境,以及踏入其中的人所要面临的生存困境,似乎都不是影片所要表现的重点。因此,在影片的一开场,徐铮的独白就在讲述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来比喻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等于事先挑明了这是一部与环境无关的电影。这部影片的关注重点是人和人摩擦,而并非是环境的和人的相互拉扯,也就更谈不上环境在剧情中扮演重要角色了。

缺少了环境的参与,总感觉这电影少了点儿味道,想想《可可西里》中无人区的这个环境的作用,再对比本片,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把重点放在人和人的身上这无可厚非,但只是表现人和人的摩擦,有可能会让剧情显得过于单薄。例如,《无人区》中大反派这个角色的设置明显的参照了贾维尔?巴登在《老无所依》中扮演的杀手形象。这两个角色的共同特点是,冷酷无情、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泯灭人性。试想一个人如果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那么在影片中这个角色就会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也就成为了辨别电影水平层次的分界线。在《老无所依》中,杀手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对手,而却依然毫发无损,然而在影片的结尾处,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命运或者说因果报应在影片中扮演了终极审判者的角色。环境和命运这两个无形角色的重要作用使得整部电影的内涵更加丰富且厚重。而在《无人区》中,环境和命运这两个角色的缺失使得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靠人的意识的生硬转变,或者说是人物思想的顿悟和升华,也就是不知道哪根筋突然跳了一下,终于想明白了,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有这样才能死得其所,于是立马化身为超人和无解反派同归于尽。问题是徐铮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是坏的,戏中也没有任何的转变的可能,最后怎么可能就突然顿悟而成为了英雄,难道是为了突兀而突兀。

影片中的其它角色也大都如此,没有一个好人的说法完全正确,但是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人完全都是自己把自己给玩死的。完全符合,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理论。一部影片可以全都是坏人,没有好人,但至少要有善恶的对比,不能一股脑儿的都是一心赴死的混蛋,总得有人有应该活下去的理由,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版本会特意加上一段光明的结尾吧。

公平的说,这部电影的优缺点同样明显。在光影的运用和镜头的设置方面《无人区》极具风格化的特色,基本上把美国同等类型片的特色学到了极致,单就这个层面而言,这部电影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模仿之作。但是在叙事层面既无特色又无新意,只能算得上的中规中矩。

对于宁浩导演来说,这部电影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没试过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尝试的意义远远要大于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如果以此为基础继续探索,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如果把这当成是反面教材,从而回归到自己最擅长的题材,那么这对电影观众来说肯定是好事一件。总之这部电影的最终上映对于宁浩导演和中国电影行业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如果因为这部电影曾经的遭遇就把它奉若神明,这实在是一件极其荒谬、极其愚蠢的事情。

篇二:《无人区》电影观后感

《无人区》是一部很容易看得懂的电影,黑色不失凝重、戏虐却不夸张是我的观感。

相较于当下电影的小资小爱,通篇的西部蛮荒、丛林法则给影片注入了十足的血性。对比花拳绣腿般的摆酷电影风潮,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是再真实不过的真实。公路电影特有的流动场景和盘根错节的叙事方法,一扫小格局电影的窒息感。

但这些并不是《无人区》的全部,在我看来最精彩的部分来自“匪夷所思”和“黑色幽默”的拿捏。片中的小道具“打火机”可以做为《无人区》精彩绝伦的注脚。

片中“打火机”每每出现时,几乎都是非常戏剧性的桥段,时而黑黑的幽默一下,时而让片中人物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改变。通过几次巧妙的安排,打火机已经成了观众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黄金大龙套,甚至随着剧情的发展,对观众形成了心理暗示,“打火机”又该出场了。然后就是果不其然,打火机成了笑料,转几个镜头,它又成了杀人武器和救命稻草。不得不说,打火机运用的称得上精彩绝伦,一个新的经典道具从《无人区》孕育而生!

《无人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正常的,不多见的,好的国产电影。相对于大多数故事背景发生在公路上的电影,它其实已然节奏明快,悬念制造的幅度合理,人物性格塑造得充分,动机合理,情感递进升华让人信服,西部片里原本就有的黄金配角,在这里也够多管饱。

更为重要的是,走出了自己的安全区域,放弃了擅长的多线叙事的宁浩,并没有让故事散掉,他最好的节奏感和故事氛围的把握,仍抓在手里,考虑到转型一刻翻阴沟,永远只有一招鲜的中国导演如此多,这点尤其宝贵。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明明知道是煽情了,却还是有点小小的动容了??我觉得,仅凭这点,说明《无人区》是合格的类型电影,点赞。

看完心里会有点压抑,不过压抑了是好事啊,代表着我确实有被电影打中。冲着导演,我来到了电影院。宁浩带来的的确是部好的国产片,好演员,好剧本,当然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西部景色。虽然我中途也打了几次哈欠,可是还是挡不了我对它的点赞。电影甚至也可以叫做“蛮荒时代”,在那样一片无人区中,文明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当它和野蛮或者是人类表现出的动物本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时,我还是被惊到了。其实想想,竟然还会有些真实的害怕,因为纵然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下,身边还是会有这种最不该出现的所谓的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的事情发生。看了下 影评,其中不少说宁浩复制好莱坞大牌导演复制的过分,其实好的东西是可以从复制开始的,到最后说不定还会超越它,不到最后谁又知道呢?觉得黄渤演的角色给了其他人,还就是演不来,演技大赞。反派一号的眼神也有秒到我哦,对于这种粗犷型的,导演刻画的还好啊

无人区就像是一只雏鸟,羽翼虽然尚未丰满到可以翱翔,但你可以看到,它会长成鹰隼。《无人区》的镜头还受限于三秒一切换的规则,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所以,我用“距离大师,一步之遥”来形容。这一步,可长,可短。

《无人区》不是喜剧,但会让你发笑,被它的黑色幽默感染,笑得前仰后合。

《无人区》不是悲剧,它不会用黑暗笼罩大地,你仍能见到文明的火光。

《无人区》不是心灵鸡汤,它不会不痛不痒的慰藉你。

《无人区》不会让你大彻大悟,它像是大师往茶杯里倒水的过程,最终你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