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是什么 怎么理解四个自信

2023-06-07 21:25:56 来源:现代语文网

导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四个自信是什么?怎么理解四个自信?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

四个自信是什么?

在十八大上,前*在会上特别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两次大会上,两位*一下子提了“四个自信”,的确让百姓感到既新鲜又稀奇,然而百姓又是怎么去理解的呢?相信处于“经济新常态”的现阶段,国人大多数会有“矛盾”逆向思维:经济增长速度一年比一年降低,越是这个时候提出“自信”,越是显示出中央调控宏观经济的不自信。

上个月末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世界金融新秩序),顺便拜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钟笑寒教授??近10年未见的老朋友在他办公室聊了大约半个小时,无意间我跟他也提过如何看待中央提出的四个自信问题,当然我们也是从本专业经济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央和两位*提出这四个自信,绝非百姓所理解的对国家经济治理的不自信,而是鼓励百姓对市场多点乐观的心态和自信。市场经济从某个角度来理解既是一种信用经济,同时也是一种“信心经济”。记得*总理,面对08年的国际经济恶劣形势,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现在的金融市场上,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现代金融体系及其各部门犹如我们小时候玩的多米诺骨牌,只要任何一个部门“信心”完全丧失、信用奔溃,就会如骨牌般发生链式反应,进而很快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崩盘,从而迅速蔓延到经济各方面。纵观西方几百年的各种大型经济危机以及上个世纪发生在我们身边,且又经历过的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几乎是整个金融体系快速崩盘,对经济危机推波助澜的作用,要么是股市恐慌,要么是对银行丧失信心、挤兑而链式倒闭。

在国际经济发展史上,一直流行着“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现象,而此时我们中国的人均GDP正处于这个阶段。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有关收入这方面的文章,中产阶级的焦虑比中等收入陷阱往往更加令人担忧和可怕,文章的作者为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的李稻葵教授,这恰恰也正是谈的有关市场信心的问题。

近10年后,是中国中产阶级成长最快的阶段,中国目前有着比美国更加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并且这个队伍还正在迅速扩大。近几年来,全球经济都在低迷徘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急剧激化,生活成本持续上升,股市、房市剧烈波动,以及未来的社会经济风险凸显,增加了中产阶层的焦虑感。

年轻的中产阶层焦虑感更为突出,他们殷切渴望实现他们的“中产梦想”??有房有车、体面的工作和较稳定收入;然而这个过程似乎障碍重重,购房焦虑或房贷压力普遍存在,就业机会、发展机会的激烈竞争导致身心疲惫,子女优质教育机会竞争更为耗钱耗力,最终导致这些中青年纠结于“逃离北上广”还是“重回北上广”的矛盾之中。

当然多数中产阶级对于自身财富积累、收入前景、生活质量不断改进、未来事业发展还是相当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对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抱有一定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产阶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其焦虑和信心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前程和信心指数。

四个自信如何理解?

7月1日,我们的党迎来了95岁生日,*在庆祝大会上谈到“四个自信”,勉励全党同志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历史恳切倾诉:坚定“四个自信”。*在讲话中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便带领人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百折不挠地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让中国人民摆脱了近代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苦难,让中华民族充满了对前途和命运的美好梦想,更开辟了*,形成了*,确立了*制度,使中国赶上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文化自信,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000多年文明发展所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固底色。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关乎命脉的重要问题,不仅关乎中共自身,更关乎中国前途、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历史坚定地告诉我们,*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所开辟的*、形成的*、确立的*制度、宣扬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都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梦想热切召唤:坚信“四个自信”。*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是实现*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三个坚信”既来源于我们党和人民对*的科学把握,又来源于90多年奋斗积累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当代中国仅用了短短数十年时间,便走过了西方许多国家花了数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成就可喜。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随之而来的种种矛盾和风险,同样不容小觑。为此,我党更要坚信“四个自信”,保持头脑清醒,时刻自我警醒,坚定不移地沿着*稳步前进。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在世界发展大潮中站得更稳、走得更好。

铭记苦难辉煌:增强“四个自信”。*强调:“‘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四个自信”不仅来自于理想的崇高、理论的科学、组织的严密,来自于广大党员的忠诚担当、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也来自于坚固的事实基础,即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历史功绩。回顾历史,铭记历史,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从而增强“四个自信”,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培育“四个自信”,助力“民族自信”。*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四个自信”既是党和人民应有的自信,亦是中华民族应有的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的伟大民族,也是具有强大自信心的民族,从秦汉气魄,到唐宋胸怀,都昭示出中华民族的强大自信。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不仅经济上落后了,精神上也萎靡了。*同志在民族危难时刻指出:“全民族第一个任务,在于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克服一部分人的悲观情绪……这一任务,比过去任何时期都为重要。”为此,在面对那些对中国缺乏了解、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声音时,我们更需要坚守“四个自信”,助力强大民族自信的树立!

“四个自信”内涵丰富,要求笃定,源于其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清醒认识,源自其对当前国内社会结构的清晰洞察,基于其对国情党情社情变化的准确把握。这份自信,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愈加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底气。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