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反腐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2023-06-04 18:14:44 来源:现代语文网

2017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晚上播出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我连续看了两遍,而且还在人民网上看了一遍解说词,才敲起键盘,写下自己的观后感来。因为,这部专题片太震撼人心了!对一名纪检干部来说,也引起很多思索。当然,也因为前些时候,中央台电视台专题片摄制组来茂名拍摄的时候,我曾经陪同他们采访。了解的情况也多一些,更有了一种现场感。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干部担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大责任,时时处处都在监督别人,但谁来监督纪委?专题片通过大量的事实,特别是从中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干部、省级纪委原书记、副书记到县级纪委书记的落马,严查“灯下黑”的一系列案件,很好地向全国人民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是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把害群之马绳之以法!这说明进了纪委,也不是进了保险箱,而是要求更严,一旦有违纪违法行为,纪委绝不护短,更不姑息!

那天陪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的同志到看守所采访化州市纪委原书记陈重光,远远的看到狱警把他带过来的时候,见到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书记”,耸担着脑袋,两眼无神,没有了一丁点往日的风采,让人感慨,何苦来?。而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是:“我做错了,真是做错了。”真是想有今日,又何必当初!正如中纪委第四检查室原主任魏健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是拿什么?是拿自己的安全、是拿自己一辈子的这种前途作为代价啊,你傻不傻啊?我想想我真是傻啊。”正应了古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可惜悔之晚矣!

专题片用活生生的例子,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切实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对纪律和规矩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如果守不住底线,踩了红线,无论你曾经多么风光无限,转眼便成为人民的罪人,成为阶下之囚。魏健、罗凯、申英,朱明国、钟世坚、陈重光……等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前车之鉴。在震撼之余,也引起我深沉的反思,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是执纪者蜕变为腐败分子?他们的蜕变原因,蜕变过程,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教训?

这些反思,如果展开来谈,或者可以写一篇很长的理论文章,简单来说,就是侥幸心理、攀比心理作祟,名利之心太重。正如魏健交待的,当初社会老板送钱给他的时候,“自己心里一贪念,一念之间也就要了。”正是一念之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还有化州市纪委原书记陈重光,先是向朱明国行贿400多万元,攀上了高枝,官运亨通。后又攀上钟世坚,以为有了大树好乘凉,有恃无恐,胡作非为。也是带着很重的侥幸心理。总以为上头有“保护伞”,自己又是纪委的书记,以为进了保险箱,别人能奈何?只可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我们党对腐败分子“零容忍”,“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已成铁律,对监督执纪的纪检干部,更是严上加严,绝不循私护短。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时,在面对众多商人的围猎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领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守住本性,不改初心。同时,自觉接受监督,既有来自纪委内部的监督,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自觉履行职责,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干部,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新生态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7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认真*的指示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把自己摆进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坚决清理门户,严防“灯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体现“打铁自身硬、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韧劲,回应党内关切和人民群众期盼。

专题片共分三篇: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篇《严防“灯下黑”》,下篇《以担当诠释忠诚》。

据悉,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15个省(区、市),采访了3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拍摄了10多个案件。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蕴含深刻道理的名句,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志们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的坚强领导核心。的讲话意义深远,发人深省,“打铁还需自身硬”意思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012年11月15日,*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

的一段讲话让我深有感触,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老话重温,意味深长。第一硬在本质。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执政的基础。在现阶段,硬在本质就是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第二硬在能力。就是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能力,有与时俱进、掌控全局的能力。因为只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能力才会过硬。第三硬在作风。就是思想作风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风高效、务实,拼搏进取;生活作风严肃端正,健康向上。

之所以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因为在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队伍中,还存在打铁自身不硬的情况。部分党员干部饱受四风之害,降低了党性觉悟,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要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就要做到戒私心,去贪欲,经常自省,提高道德修养,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要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就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将《党章》、《廉政手册》、《论群众路线》作为必修课,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要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就要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作用。

只有勤学苦练、以身作则,才能做到“打铁能够自身硬”,从而在居民群众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而奋斗

2017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句在中国流传已久的名句,它教育我们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若想要求别人,需从自身做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的这一论断,发人深省。

*在讲话中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的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教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严明纪律、改进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形成一个“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廉政机制。这样才能顺民意,得民心,真正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我党巨大的凝聚力。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这一论断也令我感触颇深。“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硬在思想、认识上。在这一方面,我应该进一步认真*的重要讲话,不断提升自己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认识,不断加深自己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不断用我党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把它们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武器。不断提到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坚持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不动摇,使自己精神上不缺“钙”。“打铁还需自身硬”,另一方面,又体现在行动、作风上。在这一方面我应坚持党的道路,贯彻落实党的理念,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把的讲话要求落到实处,在工作上严于律己,时刻做好表率作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让自己的工作得到员工认可。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时刻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我还应保障员工利益,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让员工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作为木业公司的领导者,我力争在经营管理方面,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既要做好本公司的经营业务,又要充实上级公司的业务,做到上下级公司联动协调发展。

2017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晚上播出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我连续看了两遍,而且还在人民网上看了一遍解说词,才敲起键盘,写下自己的观后感来。因为,这部专题片太震撼人心了!对一名纪检干部来说,也引起很多思索。当然,也因为前些时候,中央台电视台专题片摄制组来茂名拍摄的时候,我曾经陪同他们采访。了解的情况也多一些,更有了一种现场感。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干部担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大责任,时时处处都在监督别人,但谁来监督纪委?专题片通过大量的事实,特别是从中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干部、省级纪委原书记、副书记到县级纪委书记的落马,严查“灯下黑”的一系列案件,很好地向全国人民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是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把害群之马绳之以法!这说明进了纪委,也不是进了保险箱,而是要求更严,一旦有违纪违法行为,纪委绝不护短,更不姑息!

那天陪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的同志到看守所采访化州市纪委原书记陈重光,远远的看到狱警把他带过来的时候,见到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书记”,耸担着脑袋,两眼无神,没有了一丁点往日的风采,让人感慨,何苦来?。而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是:“我做错了,真是做错了。”真是想有今日,又何必当初!正如中纪委第四检查室原主任魏健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是拿什么?是拿自己的安全、是拿自己一辈子的这种前途作为代价啊,你傻不傻啊?我想想我真是傻啊。”正应了古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可惜悔之晚矣!

专题片用活生生的例子,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切实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对纪律和规矩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如果守不住底线,踩了红线,无论你曾经多么风光无限,转眼便成为人民的罪人,成为阶下之囚。魏健、罗凯、申英,朱明国、钟世坚、陈重光……等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前车之鉴。在震撼之余,也引起我深沉的反思,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是执纪者蜕变为腐败分子?他们的蜕变原因,蜕变过程,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教训?

这些反思,如果展开来谈,或者可以写一篇很长的理论文章,简单来说,就是侥幸心理、攀比心理作祟,名利之心太重。正如魏健交待的,当初社会老板送钱给他的时候,“自己心里一贪念,一念之间也就要了。”正是一念之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还有化州市纪委原书记陈重光,先是向朱明国行贿400多万元,攀上了高枝,官运亨通。后又攀上钟世坚,以为有了大树好乘凉,有恃无恐,胡作非为。也是带着很重的侥幸心理。总以为上头有“保护伞”,自己又是纪委的书记,以为进了保险箱,别人能奈何?只可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我们党对腐败分子“零容忍”,“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已成铁律,对监督执纪的纪检干部,更是严上加严,绝不循私护短。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时,在面对众多商人的围猎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领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守住本性,不改初心。同时,自觉接受监督,既有来自纪委内部的监督,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自觉履行职责,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干部,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新生态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