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2023-06-05 06:06:02 来源:现代语文网

社区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一

东站街道十委社区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社区工作者楷模谭竹青曾经工作的地方。社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辖区面积0.368平方公里,共有人口5621户、19165人;社区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35名。

近年来,十委社区党委学习传承“谭竹青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强党建、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着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立完善大党建领导体制,实现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相互进入、交叉任职”,构建了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建事宜共商、党建载体共创、党建活动共联、党建资源共享”新格局。重视加强社区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党委每周例会、每月召开党员大会、每季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工作汇报会、每年召开党委和班子成员述职测评会“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两提三议两公开”议事机制和社区干部奖惩机制,为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积极构建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在居民楼间设立“楼间党员工作岗”,对社区党员实行“一书一簿、两卡四公开”管理,增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责任感;成立流动党员之家,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电话,建立了流动党员QQ群,设专人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党的活动阵地建设,投资近10万余元,完善“党员之家”,建成了接待、学习培训、工作和多功能活动四个功能区,开设“红色网吧”、党群诉求室、党性自修室、心理咨询室,及时为党员提供各方面服务。

积极开展服务民生工作,努力让居民分享社区发展成果

社区党委把发展社区经济作为保障服务民生工作有效开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目前,社区内个体私营服务网点已发展到56个,社区固定资产总值达2000万元以上,社区经济实现年纯收入60余万元,为服务和改善民生提供了资金保障。创新服务民生工作方式,在设立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站、服务民生热线、民生服务车的基础上,开通了东站十委社区网站,协调20余个窗口为居民提供网上咨询、网上交流和网上服务;按照周、月、年的“三个一”服务民生目标要求,社区党委坚持每周走访一户居民、巡查一栋楼卫生、在楼间党员工作岗位值一次班;每月组织一次居民活动、收集一条社情民意、促成一个帮扶对子;每年使一个矛盾家庭转化为文明家庭、培育一栋文明楼、发展推荐一个文明店铺,实现社区服务民生工作常态化。下功夫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坚持每两周党委召开一次民生工作商办会,定期处理和解决居民群众民生工作中的难题,先后协调贷款100余万元,提供创业场地4处,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000余人次;筹措3万余无,为社区孤寡老人以及80岁以上的老党员安装了60台“电子保姆”,初步实现对社区危弱老人智能化管理。

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努力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重视抓好居民文化服务。2009年,投资20余万元,打造了全省第一家由社区自建的全功能综合休闲健身活动中心,广泛开展的“周末大舞台”、“小巷讲坛”、“报友沙龙”等活动已成为社区文化品牌,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抓好邻里和谐服务,每年社区都要通过举办邻居节、百家宴、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来增强居民群众间的沟通交流。2009年,社区举办了“邻里和睦文化周”活动,其中的居民珍藏品展和技术技艺绝活大赛以广泛性、新颖性、趣味性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社区居民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邻里和谐蔚然成风。抓好特殊群体服务,把居民矛盾调处放在首位,不激化矛盾,不伤邻里感情。近年来,调解大小纠纷100多起,防止矛盾激化升级10余件;坚持为两劳释解人员提供亲情服务,经常派专人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不走回头路;坚持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建立了“未成年人之家”、“流动儿童活动基地”,多渠道制止了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抓好人居环境服务,社区协调配合城建部门新建维修街路5条,铺设人行方砖步道1.5万平方米,栽种树木千余棵,种植绿化带2处,打造精品绿化美化景点3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在楼间设置休闲椅和休闲凉亭,在楼道内设立温馨提示板,在街路设立精神文明、廉政文化、健康知识、生活常识等文化宣传长廊,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十委社区2007年获得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社区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2010年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称号。

社区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二

新淮园社区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党总支从广大居民需求出发,主打文化建设品牌,筑牢为民服务基础,不断推进和完善社区管理民主建设,围绕“繁荣社区文化生活创先进、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争优秀”活动主题,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围绕提高为民服务质量、繁荣居民文化生活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

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使社区家家有藏书,业余时间读书、人人主动学习蔚然成风,家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在开展的巾帼模范行动中,组织失业妇女参加插花、家政、电脑等各类就业培训,鼓励广大妇女读书成才、做学习型女性,自立自强,当创业先锋。

面对新淮园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出发,社区党总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定了以文化建设为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方面,面向居民开放社区图书室,免费提供上网、图书阅览服务,加强居民之前的互动交流。

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新淮园社区党总支从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入手,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了解民情、建立民情档案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入户,以户为单位,对家庭成员进行分类登记,掌握社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留守儿童、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数量的准确数字,做到底数清楚。同时采集技术特长、兴趣爱好、服务意向、健康状况、儿童入学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个人信息资料,建立居民家庭档案、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精准的服务。

社区高标准建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设立党员服务、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宗教信仰等服务窗口,采取一站式服务,让居民省时、省事、省心。为方便居民随时了解社区各项事务动态,社区设立电子屏幕、党务居务公示栏,并在小区内设立便民信息公开栏,及时更新内容,把最新的、居民最想了解的信息展现出来,为社区发挥服务功能开辟了多种渠道。同时社区积极招募热心公益的居民,成立社区服务、普法宣传、助残敬老、城市管理、交通协管、环境保护等多种志愿者队伍,依据采集的信息,划分群体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坚持开展“党支部在行动”、“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等活动,积极主动排查辖区内各类矛盾隐患,设立调解室,化解纠纷于萌芽状态;同时召开由特困群众、信访户、老党员、老模范为代表的干群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商讨解决困难的办法措施。认真记录备案、梳理问题矛盾,积极与上级有关单位联系反映情况,竭力为居民排忧解难,及时办结事项,及时通过社区公开信息栏向居民反馈告知。

社区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三

自创建“共产党员服务城”活动开展以来,河南街永盛社区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党建载体活动,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具体情况如下:

永盛社区共有党组织4个,包括永盛社区党支部、橡树摄影协会党支部、网络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以及小微企业党支部等,共申报了党员勤奋敬业岗和诚信经营岗两个示范岗。共有党员18名,其中15名党员申报了示范岗。通过命名授牌、设定党员服务示范岗的方式开展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的活动,以示范岗党员带头树立服务榜样,更好的服务群众。

在创建“共产党员服务城”活动中,永盛社区在河南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建载体活动,包含了小微企业党群服务中心,电商孵化基地,慈善爱心服务中心,鸿志班(三点半课堂)、“党员每周志愿服务一小时”等活动。其中,“党员每周志愿服务一小时”活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全面整合了现有党建载体和资源,针对党员类别多、居住分散、服务时间难统一的特点,号召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在职党员、小微企业党员以及流动党员参加“党员每周志愿服务一小时”活动;根据居民需求,列出包括清理楼栋小广告、结对帮扶孤寡老人、调解邻里纠纷等11个类别的服务项目。使党员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灵活地服务群众。

另外,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还涌现了一些心系社区、努力帮助社区解决困难的党员同志。其中党员干部崔香宁,利用自己教师身份,主动提出到我社区“鸿志班”为20余名留守儿童义务授课,很多孩子都亲切的称她为“崔妈妈”;同时红十字会的党员干部赵秀胜,了解到社区贫困党员王永安是一位独居老人,手脚都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生活起居无人照理,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为她送去500元慰问金,并表示今后将一直帮助老人;检察院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向社区干部了解社区所需所困,帮助社区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党员崔英爱多次为社区捐献衣物100余件;还有党员干部郭显鹤、李锦花、崔爱花,都为社区无偿赠送了办公用品,解决办公难题。他们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老百姓的高度赞扬。目前,参与社区活动党员人数30人,帮助社区解决办公用品17人,帮助贫困群众5人,帮扶留守儿童8人。

此次创城活动的开展,永盛社区真正做到了有一个好书记、有一支专职队伍、有一处标准场所、有一笔固定经费,有一套运行机制。通过建强服务力量、夯实服务基础、完善服务机制,着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从而更好的服务民生。无论从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工作机制,还是社区的各项建设以及群众的反映度,都展现了良好的局面。

社区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四

高台县城关镇人民西路社区位于高台县城西端,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8个,个体经营户124户,文化体育广场1个,学校2所,共有居民住宅楼72幢, 2066户,5323人。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功能型党支部,10个党小组,直管党员237人,在职党员609人。社区工作人员12人。

近年来,人民西路社区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惠民、利民、乐民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党建凝心、服务居民贴心、倾听民意真心、繁荣文化欢心的亲情化服务理念,打造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服务体系。

一、建好一个阵地。抢抓机遇,多方筹资,投资31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86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并于去年7月份完成装修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办公场地最小化、服务场地最大化”的理念,有效整合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文化体育广场”等民生项目,集惠民政策落实、民生事项办理、党员居民教育、老年人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锻炼、居民文体活动等为一体,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用好两支队伍。一是管好用好直管党员队伍。打破原有的按照党员居住地成立党支部的思维定式,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目标,把行业、特长、兴趣、技能和需求相近的党员划分在一起,成立了维稳安民、创业富民、馨苑艺术、夕阳红、邻里互助5个功能型党支部,在落实社区普遍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推动了社区党建有“组织覆盖型”向“功能提升型”发展。二是管好用好在职党员队伍。深化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机制,精心设计各类服务岗位,鼓励和吸引在职党员根据个人特长、意愿参与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各类特色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在职党员携手建设社区大家庭的积极性,凝聚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强大合力。至目前,共有109名在职党员认领了服务岗位,并以专题党课、健康知识讲座、环境卫生整治、文艺辅导、健康巡诊、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社区活动。

三、深化“三民”服务。一是广开言路听民声。按照开通“一线”(民情“帮帮您”服务专线)、悬挂“一箱”(民情信箱)、公布“一群”(党群连心QQ群)、发放“一机”(民情联络员专用手机和老人关爱手机)、建立“一支”(民情联络员队伍)的“五个一”标准,继续深化推进“民情流水线”工程,充分发挥民情“帮帮您”热线电话、党群连心QQ群、民情微博、民情信箱、“网格化”信息平台作用,畅通了党群连心渠道。二是公开透明办民事。依托社区便民大厅,开设社保服务平台、低保服务平台、计划生育服务平台、综治信息服务平台,推行阳光服务行动,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设置党务、计生、民政、卫生、信访等服务窗口,公开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围绕民情受理、限期办结、公示反馈、跟踪监督等内容,开展“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办结,为居民提供“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快捷服务。三是多措并举解民忧。社区依托共建单位协调资金建成安居文化体育广场,争取全省惠民工程投资项目配建健身设施;协调架设农具厂、县府街家属区和加油站家属区85户居民自来水;硬化安居小区消防通道;铺垫加油站平房区道路、广场入口道路;修建面粉厂家属区渗水池修建等实事,切实解决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居民反映强烈的一批难点热点问题。

通过不懈努力,社区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先后被命名为“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社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全省优秀健身站点”,“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热点图文